|
- 豫东地区婚礼中的“随礼”现象分析
- [摘要]本文是作者对西村人际关系的实地考察和分析。通过对该村婚礼上四份“礼单”
的分析 ,指出村落社会中的“随礼”网络有两类 :第一类是亲属集团内部的网络 , 这个随礼网遵循的原则是 :礼的数额依血缘关系的远近确定 、不公开 、迂回等价 ;第二类是非亲属者的随礼网, 遵循的原则是:礼的数额依交往关系的密切程度确定、公开和直接等价 。村落中的随礼现象具有普遍性 、等价性和互助性三个特点 。随礼之风盛行表明村落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尚保留着温情脉脉的特点 , 它培养了中国人的“知恩必
报”的责任心,但同时也使中国人身上负着沉重的人情债。...
- 作者:
尚会鹏
- 全文[ PDF 203.0 KB ] 1996.11(6) 共有 2551 人次浏览
|
|
- 婚姻幸福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 [摘要]本研究依据中央电视台央视调查咨询中心于1995年5月份在全国进行的“中国妇女问题”调查数据,分析了我国城市夫妻及其相关因素。结果表明:1.我国城市夫妻婚姻幸福的基本状况属于中等及中等以上水平,感到婚姻不幸福的人占极少数。2.和婚姻满意度相关显著的社会人口因素是性别、家庭人均月收入,择偶标准是个人内在因素、个人自然因素、社会文化因素,观念类型为现代型。3.所有相关因素对角色平等性的预测力最高,其次是夫妻交流和婚姻满意度,其中对婚姻幸福影响最大的是观念类型和择偶标准。
- 作者:
张贵良,雷韬,梁海梅
- 全文[ PDF 660.0 KB ] 1996.11(4) 共有 2989 人次浏览
|
|
- 难解的人口难题———论法国的家庭政策
- [摘要]自 19 世纪初起 ,法国出生率渐次下降,只是凭借死亡率的逐渐回落,人口才得以缓慢增长, 绝对数则从 1870 年起就被劲敌德国超过 ,失去了“人口大国” 的桂冠 。面对如此严峻的态势, 政府迟至 1939 年才推出《家庭政策》,嗣后又辅之以各种法规,发
放补贴,奖励生育,虽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自身的生育潜力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 。
本文仅就法国家庭政策的产生背景 、具体内容以及作用影响作一评述 。
- 作者:
王家宝
- 全文[ PDF 185.0 KB ] 1996.11(5) 共有 2064 人次浏览
|
|
- 《社会学研究》(1986—1995)文献计量研究
- [摘要]文章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社会学研究》杂志1986—1995年间的论文内容及学科分布、载文量、论文引文系统、杂志产生的影响以及论文作者群等方面情况进行了计量分析,从而揭示出该杂志10年发展的脉胳,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依据。
- 作者:
魏屹东,邢润川
- 全文[ PDF 743.0 KB ] 1996.11(2) 共有 2081 人次浏览
|
|
- 第六届亚洲社会学大会闭幕词
- [摘要]女士们,先生们: 第六届亚洲社会学大会预定的全部议程,到今天就要顺利完成了。4天来,与会的200多位社会学家满怀热情,围绕“21世纪的亚洲社会与社会学”这个主题,分6个专题进行了大会发言和分组讨论。此间,许多代表还饶有兴趣地参观了北京的名胜古迹。在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下,本次大会就要胜利结束了。此时此刻,我以激动的心情,郑重宣告:第六届亚洲社会学大会,正如朋友们所祝愿的那样,取得了圆满成功!
- 作者:
陆学艺
- 全文[ PDF 236.0 KB ] 1996.11(1) 共有 1790 人次浏览
|
|
- 社会学应用于廉政建设的一项创举——评天津市“廉政建设社会评价系统”
- [摘要]运用社会指标体系指导推动廉政建设是社会学应用于廉政建设的一项创举。天津市有关部门推出的“廉政建设社会评价系统”,在廉政监督的主体与客体之间找到了联系二者的“中介”,为廉政监督提供了具体的工具和手段。该项研究开创性地将社会指标体系运用于政治问题研究,拓展了社会评估领域,将社会学与政治学结合起来,必将推动廉政建设的进一步科学化,同时也将推动政治社会学的进一步发展。
- 作者:
阎耀军
- 全文[ PDF 709.0 KB ] 1996.11(4) 共有 1859 人次浏览
|
|
- 中国第三次失业高峰的情况及对策
- [摘要]我国“九五”期间 ,将出现 1978 年以来的第三个失业高峰 ,至“九五”期末失业率可能达到 21.4 %,超过 80 年代以来两个失业高峰的水平。特点是:城镇贫困人口增加,女性失业增多,城镇就业压力加剧,国有单位就业主渠道功能弱化 ,职工择业有心
理误区 。对此, 建议将增加就业 、解决失业定为一项基本国策 ;以市场竞争就业为方
针,使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增长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鼓励发展非国有经济;走依靠农民自身力量建设大 、中 、小城市的中国式城市化道路 ,以缓解农村流动人口向特大城市、大城市的冲击;积极培育劳动力市场,建立失业保险体系等...
- 作者:
冯兰瑞
- 全文[ PDF 298.0 KB ] 1996.11(5) 共有 3112 人次浏览
|
|
- 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
- [摘要]本文通过对一些企业的调查,针对近年来一些省市陆续推出的“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提出了一些亟待解决或予以重视的实际问题,诸如:企业和职工的经济承受能力较低、职工缺乏心理承受能力、保险基金难以实现保值增值而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以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种种困难,等等,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作者: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课题组
- 全文[ PDF 513.0 KB ] 1996.11(1) 共有 1550 人次浏览
|
|
- 战国秦汉时期的女军
- [摘要]战国秦汉时期,女子从军是一种值得重视的社会现象 。这种社会现象有复杂的社会原因, 也有深刻的社会影响。 战国秦汉时期女子从军的历史事实 ,说明了当时社会意识中勇武精神长期体现出主导作用的倾向, 也说明了当时妇女曾经在社会生活中可能居于较其他时代相对重要的地位 。尽管女子从军往往是一种被迫发生的社会行为 ,又每每被看作社会疾
苦的表象之一,但是从社会史考察的角度看 ,对于妇女社会作用的实现 ,也应当肯定其值得重视的特殊的意义 。
- 作者:
王子今,孙中家
- 全文[ PDF 176.0 KB ] 1996.11(6) 共有 1969 人次浏览
|
|
|
|
- 性骚扰:城市外来女民工的双重身份与歧视
- [摘要]本文以性骚扰问题为视角,意在说明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阶级、阶层等等的妇女问题及其原因的多样性。文章通过城市中外来女民工的性骚扰问题,描述并分析了她们因性别身份和就业身份而受到的双重歧视,同时指出了妇女群体内部以地域和阶层为界的利益及地位的差异。与西方女权主义普遍将性骚扰归因于不平等的性别制度有所区别,文章认为,外来女民工性骚扰问题的更深刻的原因在于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制度缺失,以及因就业身份差别而产生的经济和社会关系的不平等。
- 作者:
唐灿
- 全文[ PDF 746.0 KB ] 1996.11(4) 共有 1975 人次浏览
|
|
- 城市地方社会保险的一体化建设——广东省佛山市个案研究
- [摘要]1983年10月,国家劳动部在郑州召开的“全国保险福利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开展全民所有制单位退休费用实行社会统筹”的工作,标志着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从单位劳动保险向社会保险改革的开始。在经济体制改革的促动下,城镇社会保险改革已经取得较大进展,到1993年底,全国各市、县都在不同程度上实行了养老、失业、工伤、医疗和女工生育保险的社会统筹,其中退休费用社会统筹的覆盖面,国有企业已达95.2%,城镇集体企业和其他类型企业分别达76.2%和64.3%。地方社会保险体系开始形成。地方社会保险体系的形成过程,一般是从单项的各个部门的改革...
- 作者:
孙炳耀,赵克斌
- 全文[ PDF 236.0 KB ] 1996.11(1) 共有 1566 人次浏览
|
|
- 走向世界经济中的中国企业工资发展与变化
- [摘要]在与世界经济融合过程中,中国工资出现五大变化趋势:一、近十年间,企业职工实际平均工资年递增4.3%;二、随着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完善,劳动力市场对工资分配的调节作用增强了;三、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工资差异将逐步缩小,不同地区、行业、职业、各类人员以及不同规模企业之间的工资差距会逐步加大;四、中国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及外国企业的工资制度和分配形式开始相互接近;五、中国政府对企业工资宏观管理的方式,将从按企业身份管理为主转变为统一的社会化管理为主。
- 作者:
孙群义
- 全文[ PDF 241.0 KB ] 1996.11(2) 共有 1686 人次浏览
|
|
- “中国职工互助保险发展前景研讨会”综述
- [摘要]由全国总工会事业发展部、国家体改委分配与
社会保障体制司和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共同举办的“中国职工互助保险发展前景研讨会”1996 年 8 月在
北京召开, 来自国内外的保险问题专家及有关部门同志出席了会议。与会者就互助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具有的不可替代性和补充性, 以及在我国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和加强管理监督机制等方面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
- 作者:
董之鹰
- 全文[ PDF 61.0 KB ] 1996.11(6) 共有 1603 人次浏览
|
|
- 解读东北地域文化“密码”的艰苦努力——喜读董鸿扬先生的《东北人:关东文化》
- [摘要]我国各地的地理、历史和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千差万别,所以在统一的中华文化格局下形成了若干地域亚文化类型,其中东北地域文化(亦称“关东文化”)就是特点鲜明的一个地域亚文化类型。但比起对中原、关中、岭南、荆楚、巴蜀等地域文化的研究,东北地域文化的研究显得十分薄弱。
- 作者:
王雅林
- 全文[ PDF 162.0 KB ] 1996.11(2) 共有 2654 人次浏览
|
|
- 中国和世界各国现代化水平的国际比较
- [摘要]实现现代化是各国追求的目标,它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综合体现。虽然各国现代化起步的时代背景不同、自然条件不同,走向现代化的道路、模式和步骤也各不相同,但最终的目标是相同的,现代化的最终目标都是要达到经济、科技、社会的高度发达,以及以提高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的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以人为中心的全面发展。 为了全面、系统、准确地分析各国现代化的进程,自本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根据社会发展、现代化理论提出了各种指标体系,进行科学的量化。例如美国社会学家埃斯蒂思用36个社会指标组成社会进步指数,对...
- 作者:
朱庆芳
- 全文[ PDF 310.0 KB ] 1996.11(1) 共有 2493 人次浏览
|
|
- 《社会学研究》创刊十周年(1986—1995)青年优秀论文奖名单
- [摘要]本刊从1986年创刊到1995年已十周年,共出版60期,为此本刊编辑部特举办青年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入选论文为1986—1995年在《社会学研究》上刊发的、作者时年40岁及以下者的论文。现评出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30名。分等按发表时序排列。本刊随后将荣誉证寄给获奖者。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 全文[ PDF 157.0 KB ] 1996.11(2) 共有 2062 人次浏览
|
|
- 公厕问题与公厕革命
- [摘要]公厕问题是当今世界也是我国面临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我国的公厕基本上处于脏 、乱、臭状态 ,表现为数量少、档次低和功能单一和管理水平低。而全自动免冲卫生间的问世 ,则扭转了水冲厕的误导作用将公厕革命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它首先节约水资源, 还通过粪便资源化变废为宝和改变居民的厕所观念及入厕行为上从而得到明显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作者:
张仙桥
- 全文[ PDF 149.0 KB ] 1996.11(5) 共有 1729 人次浏览
|
|
- 发展研究领域的开拓与探索——《中国社会发展论》评介
- [摘要]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吴忠民的近作《中国社会发展论》(湖南出版社1995年1月出版),针对中国发展的实际问题进行有理论深度,有实用价值的探索,从社会健康全面发展的角度,有效地结合中国国情,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论述。
- 作者:
周云红
- 全文[ PDF 94.0 KB ] 1996.11(2) 共有 1776 人次浏览
|
|
- 人口问题归根结蒂是发展问题——访日本厚生省人口问题研究所地域构造研究室室长若林敬子
- [摘要]记者: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在国际上引起的争议最大,而且被美国等西方国家列为中国人权状况不佳的典型事例,您作为一名外国学者,又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若林:中国是世界上头号人口超大国,中国的人口问题不仅仅是中国自身的问题,而是世界人口问题中的一个问题。从这个观点出发,中国能有效地抑制人口增长,是对世界的贡献,是理应给予肯定的。
- 作者:
夏冰
- 全文[ PDF 77.0 KB ] 1996.11(1) 共有 1731 人次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