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审实验
- [摘要]本文以内在效度——外在效度为维度,构造了一种社会心理研究方法的评价框架,并且分析了社会心理研究中的反应性;在此基础上,集中研究了基本的实验逻辑,以及对实验研究的种种批评;结论在于:实验在社会心理研究方法体系中占有独特的地位,而对它的任何评价应抱有一种审慎的态度。
- 作者:
方文
- 全文[ PDF 482.0 KB ] 1995.10(2) 共有 1718 人次浏览
|
|
- 科技人员创造力的相关因素辨析
- [摘要]本文从基本概念和逻辑关系入手,通过对科技人员创造力的相关因素的讨论,对各种相关因素的性质与层次进行了区分,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分析框架。作者认为,能力素质、职业培训、工作条件、组织管理和价值观念是科技人员创造力的直接相关因素,其中前两项是前提因素,后三项是发挥因素;晋升、奖励、收入和住房是科技人员创造力的间接相关因素,它们通过工作积极性这一中间变量起作用,其中前两项是激励因素,后两项是保健因素。
- 作者:
陈烽
- 全文[ PDF 288.0 KB ] 1995.10(5) 共有 1813 人次浏览
|
|
- 亚太地区华人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
- [摘要]海外华人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问题,意义重大。本文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和世界历史横向联系加强与扩展的视角,结合华侨在南洋与华工在北美的不同遭遇和处境,立足现实,展望海外华人为促成“亚太世纪”的来临必将肩负的历史使命。
- 作者:
郑绍钦
- 全文[ PDF 433.0 KB ] 1995.10(4) 共有 1944 人次浏览
|
|
- 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分子健康状况的跟踪调查
- [摘要]笔者通过近几年对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分子健康状况的跟踪调查,对一些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进行了分析,目的在于提请大家重视和落实国务院批准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增强全民体育健身意识。
- 作者:
丁燕娣
- 全文[ PDF 406.0 KB ] 1995.10(6) 共有 1693 人次浏览
|
|
- 时尚现象的社会学研究
- [摘要]时尚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大众行为方式的流行现象。本文根据作者对南京市民的抽样调查结果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情况,从概念、主客观条件、表现形态、追随者的结构与社会心理以及社会功能等方面,对时尚这一社会现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作者通过多方面的论证提出,相应于生产力的发展、科技革命的进步和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动,时尚的兴替是社会变迁的微观力量。
- 作者:
周晓虹
- 全文[ PDF 891.0 KB ] 1995.10(3) 共有 2346 人次浏览
|
|
- 中国女性就业状况
- [摘要]本文试图改变既往对女性就业研究多侧重城镇妇女就业的做法,对包括第一产业就业的农村妇女在内的中国女性1980年以来的就业状况做了初步描述和分析。作者尝试用性别分析的方法,从女性就业数量、女性就业的产职业结构、女性的职业流动、在业女性的收入、女职工劳动保护、妇女组织的作用等方面入手,对1982、1990年人口普查、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等有关数据进行了初步分析,揭示了我国女性相对于男性较低的就业状况和社会转型期存在的就业问题,为改进妇女就业状况提供了基础数据。
- 作者:
刘伯红
- 全文[ PDF 746.0 KB ] 1995.10(2) 共有 2291 人次浏览
|
|
- 从“共有制”跨入现代市场经济——南海乡村考察报告之一
- [摘要]作者认为,中国乡村在不完全的公有制或曰“集体所有制”之后,相当多的村落曾经自发地走过私有化的道路,然而在中国完全恢复资本主义初期的私人所有制是没有基础的。广东南海市乡村发展的现实向人们提供一条思路,中国有可能也有条件一步跨入现代市场经济,跳跃式地进入市场经济的高级阶段。
- 作者:
王颖
- 全文[ PDF 780.0 KB ] 1995.10(5) 共有 1660 人次浏览
|
|
- 收入分配的国际比较
- [摘要]无
- 作者:
?张琢
- 全文[ PDF 59.0 KB ] 1995.10(4) 共有 1723 人次浏览
|
|
- 苏南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 [摘要]为全国瞩目的苏南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正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深层次改革。本文概述了苏南深化改革之路,重点阐释了作为苏南模式重要特色之一的集体所有制乡镇企业的改革与创新。苏南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实观了社会的全面进步;现阶段,在社会发展中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文章就此阐述了作者的观点,提出了若干政策性建议。
- 作者:
张雨林,吴大声,朱汝鹏
- 全文[ PDF 874.0 KB ] 1995.10(1) 共有 1969 人次浏览
|
|
- 中国市民社会研究评述
- [摘要]本文分析了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市民社会理论及20世纪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市民社会理论的再度兴起。对目前中国的市民社会研究的状况及研究中的不同意见进行了较全面的评述。
- 作者:
朱士群
- 全文[ PDF 385.0 KB ] 1995.10(6) 共有 1794 人次浏览
|
|
- 生活方式研究评述
- [摘要]生活方式研究兴起的时代背景 一种理论、一个学科或某些具体研究领域的发展,在不同的国度和不同的时代往往有着不同的命运。它们的兴起、受人们关注的状况取决于不同的国情和社会需要的程度。在我国,社会学对生活方式的研究也是这样。 生活方式问题,在传统的社会学研究中并不占优势地位。在许多国家的社会学研究中,“生活方式”并未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域,也没有取得社会学分支学科的地位。
- 作者:
王雅林
- 全文[ PDF 619.0 KB ] 1995.10(4) 共有 2790 人次浏览
|
|
- 社会资本与私营企业家——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特殊动力
- [摘要]本文主要考察了私营企业家的“社会资本”在其发展中的影响。指出,分析中国社会结构的变革,必需重视社会关系网络的作用。私营企业家与他的亲戚和朋友的关系,特别是这些亲戚和朋友的职业地位和权力地位,对他们进入私营经济领域、获得资源和私营企业的发展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因素造成了这种结果:1.市场经济的发展还未从根本上改变国家行政权力在资源分配中的主导地位,但形成了两种体制的长期并存;2.因此,私营企业家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就成为获得资源和成功的重要渠道;3.社会文化传统和原有社会结构体系(如“单位制”),是积...
- 作者:
李路路
- 全文[ PDF 850.0 KB ] 1995.10(6) 共有 1890 人次浏览
|
|
- 广州居民的社会保障观念研究
- [摘要]广州居民的社会保障观念具有明显的“单位化”取向和体制认识差别,对政府作为最后保障者角色有普遍的要求,同时,对社会保障现状的平等评价不同,社会保障观念也不同。人们的文化、年龄、行业、职业等对社会保障观念有复杂的影响,一般来讲,年龄越大,保障的“单位化”取向越强;文化程度越高保障的“单位化”取向越低;党政机关劳动者的单位福利保障要求和政府社会保障责任认识相对要高。工人的保障认识具有明显的体制认识特点。无业者、退休者对单位保障要求和政府社会保障职责的要求普遍高于其他人。实现从“单位化”保障体制向社会化保障体制...
- 作者: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课题二组
- 全文[ PDF 550.0 KB ] 1995.10(3) 共有 1530 人次浏览
|
|
- 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和绝对增长量已连续7年下降
- [摘要]中国大陆人口自1988年以来自然增长率和绝对增长量都已连续7年下降,妇女总和生育率已持续下降到人口生育更替水平以下,与发达国家的水平相近(1.9),远远低于中国之外的发展中国家(4.4)。这一现象体现了中国人口控制和发展的独特规律。正因为政府的强有力的控制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计划生育工作,今后仍不能有丝毫松懈,必须继续有效地、合理地控制人口增长,那末,在本世纪把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亿内是做得到的,使下世纪中叶中国总人口的极峰不超过16亿也有望。
- 作者:
张琢
- 全文[ PDF 67.0 KB ] 1995.10(4) 共有 2245 人次浏览
|
|
- 当前中国企业组织的传统特征
- [摘要]本文通过对调查材料的分析,揭示了现代化过程中,国有企业组织转型的状况、实现程度和存在的问题。表明了虽然改革已经数年,但企业组织的传统特征仍然很强,因此,现有的改革措施是不彻底的,并提出若不进行更广泛彻底的体制改革,企业组织自身是不可能取得转型的良好效果的。
- 作者:
刘德寰
- 全文[ PDF 410.0 KB ] 1995.10(5) 共有 1697 人次浏览
|
|
- 中国社会生活方式转型取向
- [摘要]由传统社会生活方式向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型,是不同时代的不同质的生活方式类型之间的历史性跨跃。中国传统社会生活方式向现代社会生活方式转型的走向是:由依附型生活方式向自主型生活方式转变、由封闭型生活方式向开放型生活方式转变、由僵固不变的单一生活方式向不断变动的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方式转型有了较大的进展,但从总体上看,转型尚处于初期阶段,完成这一历史性的转变,依然任重而道远。
- 作者:
王玉波
- 全文[ PDF 495.0 KB ] 1995.10(4) 共有 1448 人次浏览
|
|
|
|
- 利益:民主政治与社会结构的联结点
- [摘要]本文拟揭示存在于民主政治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协变性。社会结构是利益在特定社会中的结构性分布,而民主政治作为公民对政府的某种制约,则表明有关各方在贯彻和实现利益上的程度差别;因此,利益问题是社会结构与民主政治的联结点。当社会结构发生变化时,表示公民之间的实质关系(利益关系)已经发生变化,公民与政府之间的制约关系也注定或迟或早要发生相应的变化,资本主义民主的发展历史对此提供了有力的证明。总之,社会的经济发展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结构的变迁才是形成对任何社会制度(包括民主政治制度)的真正制约。明乎此,将促使人们以更为现实...
- 作者:
何子建
- 全文[ PDF 715.0 KB ] 1995.10(1) 共有 1644 人次浏览
|
|
- 乡镇企业职工工伤保险的调查与思考
- [摘要]本文系作者在广东、上海、湖北三省调查乡镇企业实施工伤保险制度情况的报告。本文在对我国乡镇企业实施工伤保险制度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就乡镇企业是否建立工伤社会保险制度及其待遇标准、因工伤亡划分标准、工伤补偿原则、基金筹集原则等若干政策问题进行了探讨。针对现行工伤保险制度在乡镇企业中实施的难点,提出了在乡镇企业实施工伤社会保险制度工作的具体建议与相应措施。
- 作者:“乡镇企业职工工伤保险研究”课题组
- 全文[ PDF 469.0 KB ] 1995.10(3) 共有 2157 人次浏览
|
|
- 阻碍转型社会良性发展的四个问题
- [摘要]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使转型社会的发展遇到了一些新的难题。本文从现实情况出发,探讨了使社会良性发展的四大障碍:腐败现象的泛滥、社会的无序、分配不公和严重的通货膨胀,研究了这四大问题的新情况、新特点和对社会、对公民的负性影响。作者指出:如果社会不认真解决这四大障碍,那么就有可能葬送改革的前途,动摇共和国的根基。
- 作者:
邵道生
- 全文[ PDF 501.0 KB ] 1995.10(4) 共有 1659 人次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