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全球化社会学的基础
  • [摘要]本篇文章在承认以前的全球化理论的价值的同时,提出一种新的关于全球体系的社会学理论,它以经济、政治和文化意识形态的跨国实践为基础,对跨国公司、跨国资产阶级和“消费主义文化—意识形态”这一整套概念系统做了详尽的阐述。本文还对“消费主义文化—意识形态”提出了一份研究纲要。在结论中,作者简要地论证了对消费主义文化—意识形态的批判怎样典型地表现了对全球资本主义本身的挑战。
  • 作者:

    莱斯利·斯克莱尔,田禾,黄平

  • 全文[ PDF 1020.0 KB ] 1994.9(2)  共有 2363 人次浏览
  • “防人”:国人人际交往的误区——汉语谚语的人际交往研究
  • [摘要]本文通过对汉语谚语的分析,揭示了中国人人际交往的基本策略:“防人”,即防“人说”和防“人心”。从这种封闭的设防立场出发,中国人由防“人论”变成防止“失言”,则自己尽量“不言”、“少言”,勿“直言”、“传言”、“大言”、“谎言”,并努力做到“会言”;由防“人心”变成修身、养性、正己心,做到有正义心、公理心、公道心和公心。文章指出,中国人人际交往的误区概出于这个“防”字,它与现代人所倡导的坦诚、自若、轻松的交往风格是相冲突的。
  • 作者:

    ?李庆善

  • 全文[ PDF 341.0 KB ] 1994.9(3)  共有 1764 人次浏览
  • 对社会学教材质量的评价和分析
  • [摘要]这是本文作者根据其在1992年下半年对全国16所高校社会学系在校研究生和他们的导师所做的调查而写成的调查报告。根据调查结果,对高校社会学系开设最集中的几门课程的教材做出了客观公正的评价。通过进一步的分析研究,作者队为,在调查的这几类书中,我国学者都完成了一些质量、水平较高的教材。可以说,社会学基础课教材的框架已经搭起来了。尤其是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在这十余年教材建设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而合作出书则是前一阶段社会学教材建设中的一条成功经验。此外,近年来我国一些学者积极致力于国外学术书籍的翻译工作,在这项调查中,各...
  • 作者:

    朱敏

  • 全文[ PDF 852.0 KB ] 1994.9(5)  共有 1334 人次浏览
  • 论操作化
  • [摘要]鉴于现有的操作化理论的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关于操作化的看法。首先对“概念”和“变量”加以澄清,指出变量是一种集合概念,是分类法。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们使用原始方法获知概念的出现相对应,人们使用原始测量方法去测量变量。然后,从科学研究要求实现可靠的测量出发,指出变量可分为两群:一群是社会研究者无法可靠地测出的变量,另一群是可以可靠地测量的变量。操作化就是为属于前一变量群的某个变量在后一变量群中找到对应的变量(即指标),以便能够用操作测量方法可靠地测量这个变量。操作化是通过定义和命题来建立变量间的联系。不同的联系...
  • 作者:

    张小天

  • 全文[ PDF 595.0 KB ] 1994.9(1)  共有 2301 人次浏览
  • 开幕词
  • [摘要]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各位来宾: 在党的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和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经过一年的筹备,中国社会学会1994年年会今天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召开。我代表中国社会学会,向支持关心这次年会的上海市和浦东新区的各级领导,向民政部的领导,向精心筹备年会的上海市社会学学会和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与会代表并通过各位代表向全国社会学界的同仁致以亲切的问候! 这次年会在上海浦东新区召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作者:

    袁方

  • 全文[ PDF 143.0 KB ] 1994.9(5)  共有 1585 人次浏览
  • 社会问题论纲
  • [摘要]社会问题是一个和人类社会一样古老的历史范畴,是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伴随物和代价。尤其在社会剧变或转型时期,某种状态恶化和标准改变会形成社会问题,而社会结构状态变动则是产生社会问题的深层原因。社会问题的主要成因决定着社会问题的特定方面,故有社会制度失当性问题、社会关系失调性问题、行为失范性问题之分。研究社会问题是解决社会问题的第一步。解决社会问题是最巨大的社会工程,对策方案应以同时改善整体性和局部性社会结构环境为目标,故需兼顾直接与间接、微观与宏观两个方面并层次性地区分出工作对象和工作内容。
  • 作者:

    袁华音

  • 全文[ PDF 733.0 KB ] 1994.9(2)  共有 1746 人次浏览
  • 社会心理承受力的深层分析
  • [摘要]改革的社会心理承受能力取决于多方面因素的交互作用,本文通过调查资料的实证分析,推论出如下主要观点:(一)人们的期望与社会心理承受能力呈负相关。高期望人群的构成表现出明显的职业差异和地区差异,这些高期望群体是社会心理承受能力的最脆弱环节。(二)公众的风险意识与对变动的适应性显著增强,这为改革提供了较为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但人们实际的风险承受能力远低于抽象的风险意识,对不同方面、不同类型的具体风险,其心理准备与承受能力也有差异。(三)目前在中国社会各群体尤其是几大主要职业群体中普遍存在的相对剥夺感,成为制约改革社...
  • 作者:

    罗桂芬,白南风,仇雨临

  • 全文[ PDF 639.0 KB ] 1994.9(4)  共有 2045 人次浏览
  • 从心理咨询看中国人的心理困扰
  • [摘要]本文主要根据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在心理咨询调查中所得的969份个案资料,分析了心理咨询求询者的群体特征,同时分析了神经症在一般人群中的分布,并从中发现了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在不同群体中所具有的一些特征。调查分析表明,人们的心理问题、心理困扰乃至心理病患,在病症和类型上存在着年龄、性别、职业、文化水平、婚姻状况等多方面的差异,说明不同的社会群体因其有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而易出现不同类型的心理病症和不同类型的心理困扰。
  • 作者:

    上官子木

  • 全文[ PDF 439.0 KB ] 1994.9(3)  共有 1823 人次浏览
  • 中国农民史的价值和意义——兼论族谱、村志的社会功能
  • [摘要]史学界对中国农民史的研究有着曲折复杂的经历与极其宝贵的经验。当学术民主之风渐长、形形色色的僵化的樊篱被冲垮之后,史学工作者对以往中国农民史的研究的种种反思与不断地深入研究,对于社会学界开展当代农民研究乃至将研究触角进一步深入到中国农民史的研究领域,有着极为重要的参照与借鉴价值。作者对当前一些地方出现的编修族谱、村志现象亦提出了独到见解与对策。 
  • 作者:

    孙达人

  • 全文[ PDF 488.0 KB ] 1994.9(6)  共有 2274 人次浏览
  • 科学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社会学阐释
  • [摘要]科学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是社会诸要素发展的综合协调效应,它是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难点,应当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说明这种结合的本质和规律。本文从社会关系、价值观念、社会建制、社会化过程、社会运行及社会动力诸方面对此进行了分析。
  • 作者:

    ?滕福星

  • 全文[ PDF 536.0 KB ] 1994.9(1)  共有 1637 人次浏览
  • 儒家文化与经济发展——国外研究述评
  • [摘要]儒家文化与经济发展是国际学术界长期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以韦伯为代表的“障碍论”,统治国际学术界达半个世纪之久。50年代末以来,特别是东亚经济奇迹出现以后,强调儒家文化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因素的“有利论”,逐渐为学术界所接受。但是,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一种多维的互动关系,因为文化因素是通过社会体制等中介变量而起作用的。文化与社会体制的变革不断互动,相互影响,促进经济的发展。
  • 作者:

    张世平

  • 全文[ PDF 408.0 KB ] 1994.9(3)  共有 2408 人次浏览
  • 协调发展:苏南现代化的成功之路与战略导向——“苏南工农业协调发展和现代化”研究报告
  • [摘要]工农业协调发展是苏南农村经济现代化启动时期的重要特色,也是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可贵探索。本项研究报告通过大量翔实的资料对80年代以来苏南地区工农产业间协调发展的历程和互动特征进行了系统实证分析,揭示了苏南工农业协调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对其它地区发展的启迪意义;然后,从经济社会学的角度对苏南工农业协调发展中的利益协调、要素协调、结构协调、进度协调等标志进行了理论概括,并进一步论述了促成工农业协调发展的四种作用机制及其社会效应;最后,作者根据90年代苏南新发展阶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工农产业间若干不...
  • 作者:

    叶南客,唐仲勋,张卫,蒋影明

  • 全文[ PDF 960.0 KB ] 1994.9(5)  共有 1397 人次浏览
  • 重建性别角色关系
  • [摘要]引言 本刊1994年第2期发表了郑也夫:《男女平等的社会学思考》一文,引发了男女学者对此问题进一步的思考和讨论,这是一件好事。首先,它打破了男性学者对这一问题的沉默,将仅仅活跃在女界的命题推入社会科学的殿堂,本身就是对妇女研究的推动;同时,由男女学者共同参与的讨论,将会给这一研究领域注入更多的理性。我们认为,科学的严肃性使我们没有理由排斥同样是严肃的研究,不应该用一面“妇女解放”的旗帜堵住别人的嘴巴,同样男女平等的实现和性别角色的合理分工有赖于社会中男性与女性共同的努力。
  • 作者:

    孙立平

  • 全文[ PDF 326.0 KB ] 1994.9(6)  共有 2098 人次浏览
  • 只有依靠民主才能跳出“周期率”
  • [摘要]本文以毛泽东与黄炎培在延安话谈“周期率”为线索,纵观社会的变迁、历史的发展和国家的兴衰,承认确有“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人亡政息”的“周期率”。古今中外的历史,均受这“周期率”的支配。剥削阶级的覆灭都是同其政权反民主、反人民、搞腐败分不开的。谁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国共产党是以百倍的警惕对待这个问题的。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使党政领导干部不敢松懈,只有反腐倡廉并敢于碰硬,只有在理论与实践上解决好主人与公仆、监督与被监督、民主与法制、两手抓与两手都要硬等关系,才能取信于民,也才能跳出“周期率”。...
  • 作者:

    王昌国

  • 全文[ PDF 624.0 KB ] 1994.9(2)  共有 2424 人次浏览
  • 代沟现象的社会学研究
  • [摘要]本文采用现代社会学研究中的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等级相关分析及卡方检定等实证方法,对转型时期中国社会三代共世互动过程中的代沟现象作了客观可信的描述、分析和预测。主要的研究结论为:(1)代沟现象普遍存在于现代社会;(2)现存中国社会的代沟在主体上是一种适度的良性代沟;(3)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人们的代沟意识及对代沟现象的认可或理解程度将越来越明显。
  • 作者:

    周怡

  • 全文[ PDF 908.0 KB ] 1994.9(4)  共有 3667 人次浏览
  • 对“男女平等的社会学思考”的思考
  • [摘要]1.郑也夫先生在《男女平等的社会学思考》一文中提出:“四十年来我们通过行政力量在社会生产中扶助弱者与女子,使其和强者与男子平等。被剥夺的男子以为他们在生产中真的不比女子贡献大,转而承担同样多的家务,双方合理高效的内外分工从此瓦解。市场经济再次使男女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平等,使双方重新考虑角色分工。两性特征不同,解放不应是双方一致。解放更不能靠行政力量扶持,而是给双方同样的机会,‘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对郑先生这一观点,我不敢恭维,但该文的发表至少可以引起我们对建国45年来妇女解放(或曰男女平等)中一些重要问题的...
  • 作者:

    ?刘伯红

  • 全文[ PDF 336.0 KB ] 1994.9(6)  共有 2314 人次浏览
  • 科学活动中的越轨与论文审查制
  • [摘要]论文审查制是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或对科技人员评定职称、学位时的重要依据,也是控制科学活动中越轨行为的有效手段。作者首先从科研过程中存在越轨和论文评审中存在越轨两方面对科学活动中的越轨行为进行分析。作者还总结出五种越轨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科学活动中越轨行为的成因及危害。最后,作者在阐述论文审查制的内涵及其基本原则后,尝试性地提出了七种控制措施。
  • 作者:

    李平

  • 全文[ PDF 476.0 KB ] 1994.9(1)  共有 1459 人次浏览
  • 困难与突破——市场经济下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思考
  • [摘要]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大背景是:市场经济以其巨大的力量推动着整个社会的转型。 经济结构多元化。在经济所有制结构中,全民、集体所有制的绝对统治地位已经改变,乡镇经济生命力强劲,个体、私营经济迅速壮大,外资加速进入大陆,各种混合经济成份也在加大。因此,近几年,全民、集体经济的职工人数增长停止甚至减少,而非公有制经济的劳动者人数增长迅速,这使以全民和部分集体企业职工为保障对象的传统保障体系捉襟见肘,出现较大的保障真空、遗漏。而农村,在联产承包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同时,出现了农村基层组织解体、集体内部积累机制削弱的新...
  • 作者:

    朱力

  • 全文[ PDF 336.0 KB ] 1994.9(5)  共有 2011 人次浏览
  • “女人回家”问题之我见
  • [摘要]近来,又有人重提“女人回家”问题。《社会学研究》编辑部要求我就这个问题发表点意见,我本不想说什么,但几经考虑,还是决定谈三个问题。 第一,我认为,所谓“女人回家”问题根本就是一个不容讨论的问题——这也是我不想参加这个讨论的原因。女人回家不回家(或说就业不就业)应当由她们自己决定,这是女性的基本人权之一。宪法规定,公民有工作的权利,女人是公民,女人就有工作的权利。如果“女人回家”是对政府决策者发出的关于制定新政策的呼吁,那么,这就等于在呼吁决策人去做违反宪法的事,只要这些决策者还有一点点理性,他们就不会理睬这一呼...
  • 作者:

    李银河

  • 全文[ PDF 156.0 KB ] 1994.9(6)  共有 1639 人次浏览
«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