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湖南省常德地区私营经济考察报告
- [摘要]常德地区位于洞庭湖西岸,农业经济比较发达,粮、棉、油、鱼、猪、麻、茶、烟、果等大宗农副产品,均居全省前茅,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1987年,农村一、二、三产业的结构的组合是6:3:1,其中乡镇企业收入达23.8亿元,比1979年增长7.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03.8元,比1978年增长2.3倍。这在全国也可以算作是中等偏上的水平。
- 作者:
石成林
- 全文[ PDF 874.0 KB ] 1988.3(6) 共有 1400 人次浏览
|
|
- 论法律文化
- [摘要]一、法律文化的概念 正象在文化研究中有“大文化”和“小文化”之分一样,法律文化也可以分为“大法律文化”和“小法律文化”。前者包括所有与法律有关的制度、思想体系、观念、行为模式、知识、习惯和心理,而后者则仅指法律观念、法律心理、法律经验与知识、法律传统,以及一些与它们直接相关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体系的部分。本文所使用的主要是“小法律文化”概念。
- 作者:
刘学灵
- 全文[ PDF 490.0 KB ] 1988.3(1) 共有 2238 人次浏览
|
|
- 试论“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指标体系
- [摘要]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和最高目标 所谓社会目标,是指某一社会体系根据对社会发展过程的认识所确定的该体系发挥功能的要求和期望达到的状态。确定特定的社会目标,是建立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第一步。 社会发展并非是一个与人相对立的、外在于人的过程,而是人类活动的产物。人类自己创造着自己的历史,正如马克思所讲:“正像社会本身创造着作为人的人一样,人也创造着社会。”没有一定的人进行活动,社会也就不成其为社会。
- 作者:
郑杭生,李路路,李强
- 全文[ PDF 672.0 KB ] 1988.3(5) 共有 1592 人次浏览
|
|
- 关于现阶段我国城市化模式的探讨
- [摘要]现阶段我国城市化的合理模式是什么?这是近几年来在我国学术界讨论得非常热烈的一个课题。笔者不同意那种把“遍地开花”地发展小城镇作为实现我国城市化基本模式的看法,认为,根据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在我国城市化的现阶段,必须选择以大城市 为主体的城市化模式。这是现阶段我国城市化的合理模式。这一模式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继续发展现有的大城市。
- 作者:
李迎生
- 全文[ PDF 707.0 KB ] 1988.3(2) 共有 1561 人次浏览
|
|
- 论社会学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的结合
- [摘要]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是社会学研究的两个方面,两者如何结合,一直是社会学方法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社会学在我国恢复以后,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的结合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在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中,社会学应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去探索和研究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能够科学地预测社会发展的前景。
- 作者:
?仇立平
- 全文[ PDF 571.0 KB ] 1988.3(4) 共有 1912 人次浏览
|
|
- 农村家庭经济功能在社会发展中的演变
- [摘要]自家庭联产承包制普遍实行以来,农村家庭经济功能的恢复和加强,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社会的持续发展起着巨大作用;同时,在某些地方也开始暴露出某些局限性。于是,家庭经济功能在农村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又被重新提了出来。这是我国农村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这个问题处理得好,农业就发展,农村就兴旺;反之,农业就萎缩,农村就萧条。
- 作者:
邓宏海
- 全文[ PDF 507.0 KB ] 1988.3(1) 共有 2156 人次浏览
|
|
- 论经济、科技、社会协调发展的主体
- [摘要]发展是当今世界人们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在西方国家日益高涨的反增长的呼声中,在发展中国家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战略受挫以后,人们意识到,财富量的增长并不是发展的同义语,经济发展不能等同于人的发展。他们从各国的经验教训中认识到,人的全面发展是发展的目标,经济、科技、社会协调发展才能使这一目标得以实现,而人是实现目标活动的主体。只有经济、科技、社会协调发展,经济的稳定发展才能实现,财富的增长才能给人带来快乐;只有经济、科技、社会协调发展,人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才得到真正的承认,人才能真正地做为发展的主体,通过对经济、科技...
- 作者:
彭华民
- 全文[ PDF 492.0 KB ] 1988.3(5) 共有 1890 人次浏览
|
|
- 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社会环境——石狮市三镇一乡的社会调查
- [摘要]怎样为外向型经济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带着这个课题,我们于4月11日至28日,组织全所人员到石狮市调查研究,考察了市辖三镇一乡的企业和港口码头,访问了有关单位和干部群众,查阅了一些资料,并同乡,镇、市的领导同志进行了座谈。
- 作者:
- 全文[ PDF 497.0 KB ] 1988.3(6) 共有 1980 人次浏览
|
|
- 西方法社会学的发展、基调、范围和方法
- [摘要]近年来,适应我国日益深化的全方位的社会改革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需要,一个横跨法学和社会学两个领域的新学科——法社会学正在兴起。法社会学肇始于西方国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我国刚刚开展法社会学研究的时候,有必要首先了解西方法社会学的概况。本文拟就西方法社会学的发展、基调、范围和方法作些简要的评介。最后谈谈几点启示。
- 作者:
张文显
- 全文[ PDF 873.0 KB ] 1988.3(3) 共有 1692 人次浏览
|
|
- 新兴城市建设应有发展眼光
-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的城市建设随着改革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经济的振兴而振兴,日新月异,蒸蒸日上。据统计,到1987年底全国设市城市已达381座,还有一大批初具城市规模的县级城镇尚未设立建制。
- 作者:
?夏丹
- 全文[ PDF 221.0 KB ] 1988.3(2) 共有 1531 人次浏览
|
|
- 改革·发展:整体性及其评价尺度
- [摘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通过全面改革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把我国建设成为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改革和发展是我们时代的主题。为了保证改革和发展的顺利进行以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需要随着实践的深化不断为这一事业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和支持。当前,探索改革和发展的总体理论构架是一个尤为重要的理论课题。本文就此问题做些探讨。
- 作者:
王亚林
- 全文[ PDF 500.0 KB ] 1988.3(4) 共有 1947 人次浏览
|
|
- 城市街道社区和城区街道体制的改革——重庆市市中区街道体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 [摘要]重庆市是我国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城市,管辖9区12县,土地总面积为23113.95平方公里,人口1405.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326.6万人,占人口总数的22.9%。重庆市又是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的第一个大城市。随着改革的发展,城区改革提上了议事日程,中共重庆市委书记廖伯康同志说:“城市改革有两个支撑点,一个是搞活企业,一个是搞活城区。”重庆市委、市府决定把中心城区——市中区作为城区综合改革的试点区。市中区是重庆市的政治行政中心、商业贸易中心、金融活动中心和水陆客运交通枢纽,面积14.5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仅9.33...
- 作者:
李慎
- 全文[ PDF 692.0 KB ] 1988.3(1) 共有 2002 人次浏览
|
|
- 1987年以来改革的社会心理环境的调查分析
- [摘要]1987年,针对改革中的社会心理,我们进行了8次大规模调查。这些调查是形成本报告的基础。 为本报告提供主要数据的两项大规模调查,其样本是以全国353个市12258.47万市区非农人口中18岁以上者为总体,严格按照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的。在调查中我们使用了同样的问卷或同样的题器和量表进行定期调查,使几次调查的数据和结论具有了可比性。
- 作者:
杨冠三
- 全文[ PDF 836.0 KB ] 1988.3(5) 共有 1634 人次浏览
|
|
- 马克斯·韦伯论中国和日本的现代化
- [摘要]一、黑格尔、马克思、韦伯论东方社会 自从19世纪欧洲的思想家真正把他们关心的对象转向亚洲以来,人们一直把停滞和专制主义作为亚洲的特征。他们用亚细亚式的(东方式的)停滞、亚细亚式的(东方式的)专制主义等术语表达这种观点。 黑格尔在《历史哲学讲演录》中认为世界史的行程从东向西发展,并把世界史的发展阶段分为东亚、希腊、罗马以及日尔曼这四个阶段。
- 作者:
富永健一,李国庆
- 全文[ PDF 957.0 KB ] 1988.3(2) 共有 1634 人次浏览
|
|
- 县级市如何发展外向型经济——兴化市外向型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 [摘要]随着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县级市也面临着历史的抉择。如何根据县级市的经济特点、经济优势,逐步完成内向型经济向外向型经济的转变;农业经济为主向城市工业经济为主的转变,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试图依据兴化市的实际提出一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设想和对策措施。
- 作者:
?张义民
- 全文[ PDF 469.0 KB ] 1988.3(6) 共有 1279 人次浏览
|
|
- 民意调查:一个有待开拓的社会学新领域
- [摘要]作为社会调查的一个内容和一种方法,民意调查正日益引起政府机关、科研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至学校、农村等各处的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被广泛运用于社会改革、科学研究、工商业经营、农村建设、学校教育和政治思想工作等不同领域。然而,与对民意调查的热心运用相比较,人们对民意调查的科学运用及对这一社会现象的研究,仍尚待起步。此种情形,虽属难免,总不宜拖延过久。为此,笔者不揣冒昧,将自己在思考民意调查现象时所得的若干浅见,叙述如下。
- 作者:
陆震
- 全文[ PDF 613.0 KB ] 1988.3(1) 共有 1774 人次浏览
|
|
- 社会学:社会现象关系学——社会学研究对象之我见
- [摘要]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现象之间动态关系的一门学问,故此有“社会学=社会现象关系学”之说。按照逻辑上的要求,欲要解说清楚此一定义,首先便要求说明“社会现象”概念意所何指。按说,这个概念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率最高的概念之一,是“不言自明”的。但是,要科学地将其内涵和外延界定清楚,我却感到实在不是那么容易。
- 作者:
崔树义
- 全文[ PDF 491.0 KB ] 1988.3(4) 共有 2010 人次浏览
|
|
- 企业职能的改变与社区整合新模式的建立
- [摘要]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确定了以搞活企业为核心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几年来,围绕这一核心,各级政府和各城市在价格、税收、财政、信贷、计划工资、劳动等制度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初步改变了政府部门直接控制企业活动的管理方式。从宏观层次看,这些改革措施使我国的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长期以来形成的带有自然经济色彩的产品经济正向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转变;从中观层次看,用行政办法,按行政系统管理经济的传统作法正在改变,横向经济联合迅速发展;从微观层次看,企业的自主权日趋增大,企业朝着相对独立的实体的方...
- 作者:
孙炳耀,方明,王琦,王颖,李汉林
- 全文[ PDF 892.0 KB ] 1988.3(1) 共有 1617 人次浏览
|
|
- 经济行为: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
- [摘要]目前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所出现的一个现象是经济行为(如企业行为、个体经营者行为)一方面呈现出理性化的倾向,另一方面又显示出理性化因素的增长极其艰难,而非理性因素在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规律尚未充分实现的条件下又大量出现。
- 作者:
汪和建
- 全文[ PDF 577.0 KB ] 1988.3(6) 共有 1561 人次浏览
|
|
- 马克斯·韦伯的法律社会学评介
- [摘要]马克斯·韦伯(max weber 1864~1920)是德国社会学的泰斗,也是最早对法律作广泛的社会学研究的重要人物之一。韦伯无意发展一套系统的法律社会学理论,但这绝不意味着社会法律学在他恢弘的社会学架构中无足轻重。事实上,韦伯的社会学著作几乎都涉及到法律问题,在《经济与社会》中,则设专章论述法律社会学。帕森斯曾说,“韦伯的实体社会学的核心既不在于他对经济和政治问题的研究,也不在于他的宗教社会学,而在于他的法律社会学”。本文即试图对韦伯的法律社会学作简单的评介。
- 作者:
傅再明
- 全文[ PDF 795.0 KB ] 1988.3(3) 共有 2609 人次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