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风险社会与中国——与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的对话
  • [摘要]这次对话集中讨论了风险社会的诸多特性,如启蒙功能(开启各种替代性现代性的空间)、沟通性的世界主义逻辑(全球语境下的公共协商)及想象的世界主义共同体(通过大众传媒消解想象的“他者”)。正在经历“压缩的现代化”的中国面临着第一现代性和第二现代性"双重强制"的共时性困境,风险社会或许能够提供一种替代性的社会图景。风险社会通过相互依附性催生了新的革命性力量,并赋权了国家和公民行动。对于社会研究而言,风险社会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们了解“方法论国家主义”的局限而代之以“方法论的世界主义”,从而推动社会科学的世界主...
  • 作者:

    贝克; 邓正来; 沈国麟; 

  • 全文[ PDF 681.0 KB ] 2010.25(5)  共有 6645 人次浏览
  • 两种“反抗史”的书写——斯科特和底层研究学派的对比评述
  • [摘要]对与常规政治相对的“对抗性政治”的研究分为以西方世界为对象的社会运动研究和以第三世界为对象的革命/抵抗研究。斯科特与底层研究学派同属后一种,均关注第三世界底层,从葛兰西承继颇多,以“书写未被书写的反抗史”为学术使命,拒绝"底层无政治"的偏见,分别以“公开政治vs.底层政治”、“公民社会vs.政治社会”两分法划出与精英政治不同的独特"底层政治",同时提升了政治的复杂性与底层的复杂性。在研究意识形态支配时,二者都回应葛兰西关于底层被“霸权”、没有独立统一的意识形态的论断,强调底层意识的独立性;在对底...
  • 作者:

     徐小涵

  • 全文[ PDF 514.0 KB ] 2010.25(1)  共有 3410 人次浏览
  • 文化主体性及其困境——费孝通文化观的社会学分析
  • [摘要]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持民族文化的自觉和主体性是费孝通思想的一贯主题。费孝通的“文化主体性”,在20世纪40年代表征为中国文化在面对西方工业化浪潮时的艰难抉择,形成了费孝通式的充满矛盾情感的自由主义文化观;到20世纪80年代,表征为从本土文化出发对中国现代化模式的反思和重建;20世纪90年代则呈现为在直面全球化浪潮时主动放弃本土生活传统,在参与和学习世界游戏规则和技术的过程中创建新的主体性;到21世纪则表征为以儒家文化为主导,克服西方文化的工具理性弊病,推动一个“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人类世界的建设。在不同的历史阶段,...
  • 作者:

    李友梅

  • 全文[ PDF 530.0 KB ] 2010.25(4)  共有 4129 人次浏览
  • 中产小区:阶级构成与道德秩序的建立
  • [摘要]当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出现了重大转变,一个新兴的中产阶级逐渐形成。在北京,我们采用民族志的方法对一个中产阶级的住宅小区进行了访谈,并分析小区之内道德秩序的构建:关键要素之一是对“公共”和“私人”的界定与协调。我们试图了解居民们常态下的日常生活,并考察他们内部的“微观政治学”。从如何恰当饲养宠物到区内居民的着装问题,由业主之间讨论的话题,了解到中产阶级如何在社区内打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 作者:

    吕大乐; 刘硕

  • 全文[ PDF 568.0 KB ] 2010.25(6)  共有 2794 人次浏览
  • 生产的市场结构——基于中国市场田野调查和工业普查数据的经验研究
  • [摘要]哈里森·怀特(Harrison White)的“生产的市场结构”模型在经济社会学的市场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他将新古典企业理论嵌入到社会学的市场概念框架中,提出了经济社会学中惟一的数理模型。怀特认为,他的理论不仅为进一步改进数理模型奠定了基础,也为经验研究描绘了导航图。然而后者所指的经验研究至今寥寥无几。本文应用怀特的理论,一方面通过田野研究的方法深入了解箱包市场上生产者相互观察、建立市场的机制,另一方面通过计量分析的方法考察了多个产品市场,把握生产者相互观察形成的市场结果,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进一步研究怀特模型的思路。...
  • 作者:

    李凝紫

  • 全文[ PDF 600.0 KB ] 2010.25(3)  共有 2285 人次浏览
  • 法团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
  • [摘要]作为一个源远流长的政治思想,法团主义一直认为要关注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联合与协作,这种主张与西方当代主流的多元主义大相径庭,后者提倡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分立与制约。然而,在分析当代中国社会时,法团主义的视角却有着巨大的理论潜力。无论是在中国的城市社会、农村社会还是基层政府组织中,都出现了许多法团化的组织形态,这样一种社会特征通过许多具有法团主义视角的研究得以比较清晰的展现。法团主义成功应用于中国社会研究得益于它与中国社会多方面的契合性,但同时二者的差异也必须予以细致的分析。
  • 作者:

    陈家建

  • 全文[ PDF 441.0 KB ] 2010.25(2)  共有 3578 人次浏览
  • 中国城市居民的分配公平感研究
  • [摘要]关于影响人们公平感的因素的解释,基于自利理论的“结构决定论”强调,人们的分配公平感是由其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决定的,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人,越倾向于认为现存的分配状况是公平的;而基于相对剥夺理论的“局部比较论”则强调,人们在局部范围内与他人或自己过去状况的比较影响着人们的分配公平感。由这两种理论论辩出发,本文提出了两组相互竞争的研究假设,并用“200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5)资料予以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居民的分配公平感主要是由相对比较因素决定的,无论是与自己过去的状况相比,还是与其他人的状况相比,局部比较...
  • 作者:

    马磊; 刘欣

  • 全文[ PDF 1316.0 KB ] 2010.25(5)  共有 2909 人次浏览
  • 当代中国城市业主的法权抗争——关于业主维权活动的一个分析框架
  • [摘要]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现象,城市业主维权运动主要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并给中国城市基层社会的政治生态带来重大影响。本文试图基于对城市业主维权抗争实践的观察和研究,提出“法权抗争”这一分析范式,并将之具体化为“上访维权”、“诉讼维权”和“立法维权”三个基本类型;在此分析架构下,本文将为当代中国城市业主维权研究提供一个初步的描述类型学。
  • 作者:

     陈鹏

  • 全文[ PDF 895.0 KB ] 2010.25(1)  共有 3318 人次浏览
  • 社会身份的结构性失位问题
  • [摘要]本文的主题有关转型时期群体性不满的成因。针对“收入差距论”的解释局限,作者试图揭示“结构性失位”对于高学历群体的影响。在回顾文凭教育的传统后,论文展示了高校学生的毕业求职意愿、他们对未来社会身份的预期、过去几年高学位的产出和失业规模、毕业生求职的实际去向、其职业单位和地区类别的变化等数据。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作者指出,大量高学历青年进入社会时面临的结构进位困难,不断动摇着新成员获得预期身份的稳定秩序,从而影响着该群体的态度和行为,同时,教育作为社会分流稳定器的作用也在弱化。
  • 作者:

    张静

  • 全文[ PDF 1037.0 KB ] 2010.25(6)  共有 3401 人次浏览
  • 文字的魔力:关于书写的人类学
  • [摘要]本文基于对“无文字主义”人类学的反思,思考文字的“通神明”、“类万物”作用及其潜在的对于社会科学论述的启发。过去人类学总是注重研究“无文字社会”,民族志也多迷失于对文明与野蛮的二分中。用一种文字人类学观点,研究文字与巫术的继承性及文字的“通神明”、“类万物”作用,将有助于我们理解二者之间的连续性及文明的实质内涵。知识人是“文字阶级”,这个“阶级”在文明对“原始文化”的继承和发挥上起到了关键作用,其论述无论是“神话式的”,还是“逻辑式的”,都含有某种巫术力量。认识这种魔力的存在和表现方式,就是认识“话语”...
  • 作者:

    王铭铭

  • 全文[ PDF 667.0 KB ] 2010.25(2)  共有 3069 人次浏览
  • 基层自主性何以可能——关于乡村集体企业兴衰现象的制度分析
  • [摘要]通过与“市场维护型联邦主义”理论的对话,以及对集体企业兴衰史的重新梳理,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制度分析框架来解释集体企业的兴衰。与那种过于强调地方政府“为增长而竞争”的观点不同,本文突出了各级政权在一个超大规模的集权体系中为了扩展自主性而努力奋斗的因素。认为集体企业所以能从乡村社会中内发出来,正是处于集权体系最底层的基层政权为了扩展和维护基层自主性的结果。而集体企业的失败,宣告了这种努力的严重受挫。从而对乡村集体企业的兴与衰给出了一个统一的解释。
  • 作者:

    熊万胜

  • 全文[ PDF 926.0 KB ] 2010.25(3)  共有 2597 人次浏览
  • 社会资本和社会网无用吗?
  • [摘要]麦克芬森等(McPherson et al.,2001)关于社会网络“同质性”的综述引发了学术界对于社会网同质性特征的深入思考,最终导致穆尔(Mouw,2003,2006)颠覆性的批评。穆尔提出社会网具有同质性,社会网和社会资本的使用具有内生性;社会资本和社会网在求职的作用上可能是无效的。本研究重新审视了社会网的同质性和内生性。本文在第二部分从发生学的角度解释了穆尔等学者观察到的同质性的来源;第三部分报告了笔者的实证研究发现:在社会关系发挥正功能的情况下,网络使用过程中显现的是穆尔提及的拥有好的关系的行动者倾向于使用关系的内生性类型;而在...
  • 作者:

    梁玉成

  • 全文[ PDF 1804.0 KB ] 2010.25(5)  共有 3248 人次浏览
«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