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兰安生模式”与民国初年北京生死控制空间的转换
- [摘要]本文以民国初年北京城区空间结构的转换为例,指出中国城市在现代化的过程中,经历了两种类型的西方制度监控形式的渗透:警察系统与医疗系统。史料证明,现代医疗系统比警察系统更为有效地打破了城区人民的日常生活节奏和秩序。20年代所谓“兰安生模式”的引进和拓展,实现了北京城原有的“自然社区”与“医疗社区”的全面叠合,从而把北京人的出生与死亡纳入一个非常严密的档案化网络之中,通过取消产婆和阴阳先生在原有社区内的文化与仪式协调功能,更为彻底地破坏了城区的自治组织状态。本文认为,在这一具有现代性意味的空间转换中,...
- 作者:
杨念群
- 全文[ PDF 442.0 KB ] 1999.14(4) 共有 2023 人次浏览
|
|
- 论社会分层研究
- [摘要]社会分层是社会结构中最主要的现象,因而成为社会学理论的重要的传统领域之一。在社会分层理论中,卡尔·马克思和马克斯·韦伯提供了不同的、但是最基本的理论模式和分析框架,分别对社会分层的本质、决定要素、形式等做出了不同的理论解释,代表了两种在本质上不同的理论取向,今天的理论及相关研究基本上还是在这两个理论框架内发展。近年来,中国的社会分层研究,主题丰富,但深化、拓展不够。在理论层面上,缺乏“问题意识”,理论逻辑较混乱;尚待探索、构建独立的中国社会分层的理论模型。在研究和分析方法上,亟需改进、加强统计分析...
- 作者:
李路路
- 全文[ PDF 254.0 KB ] 1999.14(1) 共有 3298 人次浏览
|
|
- 教育空间的现代性与民间观念——闽台三村初等教育的历史轨迹
-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考察台湾、福建三个村落现代教育空间确立的历史,论证现代性建构过程中民间社会力量及文化与超地方的政权构成的互动关系。作为现代初等教育空间的学校,是近现代以来中国文化变迁的组成部分。在不同类型的现代性方案(如殖民化和民族—国家设计) 中,乡村的现代小学扮演着促使社会化中的主体分离于传统社会的“地方性知识”体系之外,与现代社会的“抽象体系”实行整体结合的角色。在乡土社会中确立的现代学校,已经以一种新式的文化品格的面貌为地方民间社会所接受,成为渗透至深的象征力量。而这一事实又说明,村落社区公...
- 作者:
王铭铭
- 全文[ PDF 414.0 KB ] 1999.14(6) 共有 1939 人次浏览
|
|
- 性生活满意度:中国人的自我评价及其影响因素
- [摘要]本文运用1996年对上海、哈尔滨、广东和甘肃6000多名已婚男女的入户问卷调查资料,描述当代中国人性生活的现状,并通过路径分析方法揭示影响其性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本文认为影响性生活满意度的决定因素,包括中间变量和初始变量两种,前者对性满意度产生直接影响,后者则通过中间变量间接地施加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人对性生活的满意度介于“比较满意”和“一般”之间。在中间变量中,感情生活满意度和性快感体验对性满意度具有最显著的正相关作用。婚前的感情深度、夫妻同质性以及对性价值持肯定态度等初始变量都间接地通...
- 作者:
徐安琪,叶文振
- 全文[ PDF 288.0 KB ] 1999.14(3) 共有 2714 人次浏览
|
|
- 城市贫困家庭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支持网络———上海市个案研究
- [摘要]在对当代中国的城市居民贫困问题的研究中,最重要又常常被有意无意地忽视掉的是收入极其有限的贫困家庭是怎样维持他们的生活的?本研究的理论假设是:根据中国的国情,除了正式的社会保障网络之外,非正式的社会支持或社会互助网络也是贫困家庭赖以生存的另一重要支柱。本研究专门就这个问题对上海市47户贫困家庭作了深入访谈,并且在个案记录的基础上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这个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讨论
- 作者:
唐钧,朱耀垠,任振兴
- 全文[ PDF 500.0 KB ] 1999.14(5) 共有 2057 人次浏览
|
|
- 天津农村居民的社会网
- [摘要]本文是中国大陆关于农村社会网第一次系统问卷调查的初步研究结果。作者在调查统计的基础上,从社会网的规模、关系构成、紧密程度、趋同性、异质性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天津农村居民人际交往网络的基本情况,指出了天津农村居民社会网是以高趋同性、低异质性、高紧密性为特征的。同传统中国农村相比,以血缘和婚姻连接起来的亲缘关系在社会网中的重要性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是一种最重要的关系。业缘关系、友谊关系和地缘关系在社会网中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形成这一特征的主要原因既与中国农村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又与宏观社会结构的变动趋势一...
- 作者:
?张文宏,阮丹青,潘允康
- 全文[ PDF 307.0 KB ] 1999.14(2) 共有 2170 人次浏览
|
|
- ’98社会学:研究进展状况与热点难点问题
- [摘要]本刊编辑部“试析’97社会学学术态势”发表(本刊1998年第2期)之后,有很多学者、读者来信索要和购阅,这表明大家对本学科发展是非常关心的。为了进一步推动社会学这门学科的发展,本刊编辑部于1998年9月底又一次在北京召开了座谈会,并邀请了部分京外学者...
- 作者:
- 全文[ PDF 425.0 KB ] 1999.14(1) 共有 1369 人次浏览
|
|
- 中国沿海经济中心城市劳动力流动与体制选择——深圳特区流动劳动力管理研究
- [摘要]中国的劳动力流动已分化成为四种不同的流动类型。一是“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向乡镇企业的转移;二是“进城务工经商”;三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以产业集中为拉动力的“打工者”;四是到西部地区拓荒的流动。其中,第三种类型为中国标准的现代化过程背景下的劳动力流动,它是当今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劳动力流动模式,也是社会组织化程度最高的一种流动劳动力组合方式。因此,在这一种流动模式上,最集中地表现出中国改革后劳动力市场发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管理体制上的冲突。本文集中讨论了深圳劳动力市场上外来劳动力的流动及劳...
- 作者:
时宪民
- 全文[ PDF 369.0 KB ] 1999.14(3) 共有 1714 人次浏览
|
|
- “大共同体本位”与传统中国社会(下)
- [摘要]公民与小共同体的联盟?传统社会的反近代化机制无疑有儒家色彩的一面,即大共同体与小共同体都抑制个性,父权制家族桎梏与专制国家桎梏都阻碍着自由交换、竞争与市场关系的发展,阻碍着民主、人权与公民社会的形成。但这种反近代化机制更确有非儒家色彩(或曰法家色彩)...
- 作者:
秦晖
- 全文[ PDF 220.0 KB ] 1999.14(4) 共有 2026 人次浏览
|
|
|
|
- 社会变迁与个人发展:生命历程研究的范式与方法
- [摘要]生命历程研究虽然在国外社会学界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在国内学界还鲜有研究者有意识地运用此范式进行研究。为了向国内同行推介这一领域,我们就生命历程研究的历史发展、分析范式、理论应用等问题进行了综述;对该领域所运用的定量方法中较新的“事件史分析”方法进行了介绍;并阐述了生命历程研究对中国社会学的意义。
- 作者:
李强,邓建伟,晓筝
- 全文[ PDF 473.0 KB ] 1999.14(6) 共有 3461 人次浏览
|
|
|
|
|
|
- 社会学笔谈注重理论研究
- [摘要]目前我国社会学研究有许多重要成绩,社会学的学科地位迅速提高并获得日益增强的声誉和吸引力。这是令人兴奋的。我国的社会学有广阔的前途,这主要有两个含义:一是人们将越来越重视社会学,二是社会学自身有大量空白领域需要开拓。由于重视实证研究,我国社会学在理论上...
- 作者:
谢遐龄
- 全文[ PDF 59.0 KB ] 1999.14(2) 共有 1626 人次浏览
|
|
- 亚洲金融风暴对社会保障政策的启示
- [摘要]本文对所汇集的数据资料加以分析、综合,就亚洲金融风暴对社会保障政策的启示进行了探讨,提出用最低生活保障和职训津贴补助的办法,对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失业群体加以保护的建议
- 作者:
莫泰基
- 全文[ PDF 201.0 KB ] 1999.14(5) 共有 1390 人次浏览
|
|
- 社会学者的方法意识和方法素养
- [摘要]与理论相比,方法总是具体的,琐碎的。理论往往会因为它所具有的抽象性、深刻性和概括性,而显得更为辉煌。建设理论大厦的工作一直吸引着众多社会学者为之奋斗,方法则往往被放在相对次要的位置上。关于方法在社会学研究中的地位问题不是笔者这里探讨的重点。笔者思考的...
- 作者:
风笑天
- 全文[ PDF 58.0 KB ] 1999.14(2) 共有 2022 人次浏览
|
|
- 公平的实现时序
- [摘要]公平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永恒目标。但不同的时代人们对于公平有着不同的理解与解释。在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的条件下,基于以人为本位、人权、理性等依据,公平这一理念主要有三层涵义:机会均等的原则,按贡献(包括劳动价值、生产要素等方面的贡献)分配的原则,补偿的原则...
- 作者:
吴忠民
- 全文[ PDF 60.0 KB ] 1999.14(4) 共有 1830 人次浏览
|
|
- 中国人的现代化战略之我见
- [摘要]中国人的现代化战略,是世纪之交中国社会整体加速发展中提出的又一重大课题,是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它将成为中华民族在下一世纪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实践和保证。作为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人的现代化战略至少由三大子系统构成:首先,不断提高人民的生...
- 作者:
叶南客
- 全文[ PDF 87.0 KB ] 1999.14(2) 共有 1464 人次浏览
|
|
- 关于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脉络的研究
- [摘要]西方社会学理论是沿着一条什么道路发展的,它的不同时期的各种理论和流派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也就是说,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脉络和内在逻辑是什么,一直是理论社会学界关注的问题。已发表的国内外论述西方社会学理论的著作,大都是按人头或国别(古典社会学理论)...
- 作者:
侯钧生
- 全文[ PDF 475.0 KB ] 1999.14(4) 共有 2430 人次浏览
|
|
- 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趋向
- [摘要]中国社会思想史是理论社会学中最有中国特色的分支学科之一。解放以前即有社会学家开展研究,如潘光旦、程伯群、郭真等,但尚属起步阶段。我国恢复和重建社会学学科以后的近20年,中国社会思想史日益受到重视,其研究工作进入发展阶段。特别是近10年来,其发展速度显...
- 作者:
王处辉
- 全文[ PDF 37.0 KB ] 1999.14(4) 共有 1608 人次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