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当代中国价值评判体系的转型
  • [摘要]在相对稳定的社会里,社会所认同的价值评判基本上是统一的,或者说人们社会行为的一致性程度比较高。但是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价值评判不是统一的而是多样的。几乎所有的社会行为都能得到相应的价值评判的支持,同时受到另一种价值评判体系的贬斥,除了违法行为之外。究竟以哪一种价值评判体系来裁决社会行为的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呢?本文根据抽样问卷调查的结果,描述了当代中国价值评判体系转型的轮廓,指出当代中国已形成多样化价值评判的格局,即存在原有的、不定的和新生的三种价值评判体系。代差的扩大,道德评判的模糊成为价值评判体系转...
  • 作者:

    郑杭生,郭星华

  • 全文[ PDF 573.0 KB ] 1995.10(5)  共有 1922 人次浏览
  • 老年社会学研究综述
  •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过程在世界范围内的急剧发展,老年人问题日益成为学术界和政府决策部门关注的热点。围绕着人口老龄化和老年群体,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群在“老年学”的旗帜下正在形成和发展。老年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一门应用分支学科,是这个学科群中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她的发展将影响我们对老龄问题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但至少到目前为止,我们尚没有详细地综合考察一下老年社会学在中国的起步、发展现状和前景,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没有能够得到详尽的阐述。笔者根据手头掌握的资料,通过对过去十几年老年社会学在中国发展的成就与不足的回顾,对...
  • 作者:

    张恺悌,夏传玲

  • 全文[ PDF 885.0 KB ] 1995.10(5)  共有 2197 人次浏览
  • 现代、后现代与九十年代的社会学
  • [摘要]本文从理论与时代背景互动的关系的角度,研究一些有关现代与后现代的基本理论问题。后现代理论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后工业化社会的复杂的社会变迁的产物。这些杜会具有非组织化、知识化、身份认同分离化、知觉影像化等特点。后现代理论正是基于对这些变迁的理论认识,重视对文化、话语、大众传媒的研究。经过去伪存真,后现代理论是可以对社会学的理论批评、环境社会学的发展做出贡献的。
  • 作者:

    张世平

  • 全文[ PDF 355.0 KB ] 1995.10(5)  共有 1430 人次浏览
  • 浅谈互联网络Internet
  • [摘要]Internet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用户最多、影响最广的互联网络。它已覆盖了150个国家,连接了15000多个网络、220万台主机,拥有2500万个用户。它的综合能力和规模正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迅速增长,每小时增加100台主机。当前世界各国刮起了互连Internet的旋风,各个国家的信息网络—不论是商用的还是专用的,都争先恐后地建立直接或间接通道与Internet互接。那么,什么是Internet?对社会科学研究有哪些用处?怎样加入到Internet网中呢?现在,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人员有了现代化的统计、分析及写书论著的工具——电脑,本文想通过对Internet的介绍,使社会科...
  • 作者:

    邹新华

  • 全文[ PDF 289.0 KB ] 1995.10(5)  共有 1378 人次浏览
  • “’94社会热点研讨会”述评
  • [摘要]社会热点是社会变革的晴雨表,研究中国的社会改革,不可不关注和研究改革开放背景下的社会热点及其走势。鉴此,武汉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中南社会调查研究所及武汉市社会学学会在1994、1995年新旧交替之际举行了“’94社会热点研讨会”。武汉地区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部分社会学家以及新闻单位和有关方面人士30余人出席了研讨会。 一、关于“社会热点”的涵义 与会者对于“社会热点”这个概念作了界定。较有代表性的解释是:社会热点是表征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社区)范围内,众多的社会成员所关注的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显然,这...
  • 作者:

    刘崇顺

  • 全文[ PDF 228.0 KB ] 1995.10(5)  共有 1279 人次浏览
  • 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矛盾的变迁——从《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说起
  • [摘要]本文作者站在今天时代的高度,重温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第一部实证调查研究报告——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从发展社会学的角度,就恩格斯当时在该书中所做的预言,以一个半世纪的世界现代化推进过程中社会矛盾变迁的历史事实的检验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着重解释了英国及其他先发展国家的社会冲突向相对后进的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转移,尤其是科技和经济发展对社会文明化的促进和对社会矛盾冲突的缓和作用,从而历史地论证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普遍意义。
  • 作者:

    张秋俭

  • 全文[ PDF 536.0 KB ] 1995.10(5)  共有 1980 人次浏览
  • 试析人际关系及其分类——兼与黄光国先生商榷
  • [摘要]在社会心理学中,“人际关系”一般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与行为倾向。尽管这一概念在我国使用得相当频繁,但是这一概念所包含的文化含义却一直被许多使用者所忽略。本文试图分析西方社会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概念与我国在借用这一概念时所赋予它的含义之间的差异,并指出,西方“人际关系”概念形成的逻辑起点、概念所蕴含的内容与形式的附着性以及所反映的价值取向与中国人所说的“人际关系”或“关系”概念是不同的。因此,在解释人类的人际行为时,不应忽略文化的差异。
  • 作者:

    杨宜音

  • 全文[ PDF 419.0 KB ] 1995.10(5)  共有 2215 人次浏览
  • 再析新时期利益格局变动中的若干热点问题
  • [摘要]作者针对国外流行的关于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倒U型”理论及一些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实践,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同时,认为市场机制的导入对劳动工资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并不是非常突出的,而对于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是明显的。市场机制调节范围的扩大并不一定意味着收入分配状况的恶化,也不一定意味着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能力会受到削弱,等等。此外,对衡量人的社会地位、如何看待“流动民工”、是否存在着严重的“脑体倒挂”以及“反贫困”等问题,都作了颇有新义的探讨。
  • 作者:

    李培林

  • 全文[ PDF 908.0 KB ] 1995.10(5)  共有 1616 人次浏览
  • 科技人员创造力的相关因素辨析
  • [摘要]本文从基本概念和逻辑关系入手,通过对科技人员创造力的相关因素的讨论,对各种相关因素的性质与层次进行了区分,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分析框架。作者认为,能力素质、职业培训、工作条件、组织管理和价值观念是科技人员创造力的直接相关因素,其中前两项是前提因素,后三项是发挥因素;晋升、奖励、收入和住房是科技人员创造力的间接相关因素,它们通过工作积极性这一中间变量起作用,其中前两项是激励因素,后两项是保健因素。
  • 作者:

    陈烽

  • 全文[ PDF 288.0 KB ] 1995.10(5)  共有 1714 人次浏览
  • 从“共有制”跨入现代市场经济——南海乡村考察报告之一
  • [摘要]作者认为,中国乡村在不完全的公有制或曰“集体所有制”之后,相当多的村落曾经自发地走过私有化的道路,然而在中国完全恢复资本主义初期的私人所有制是没有基础的。广东南海市乡村发展的现实向人们提供一条思路,中国有可能也有条件一步跨入现代市场经济,跳跃式地进入市场经济的高级阶段。
  • 作者:

    王颖

  • 全文[ PDF 780.0 KB ] 1995.10(5)  共有 1591 人次浏览
  • 当前中国企业组织的传统特征
  • [摘要]本文通过对调查材料的分析,揭示了现代化过程中,国有企业组织转型的状况、实现程度和存在的问题。表明了虽然改革已经数年,但企业组织的传统特征仍然很强,因此,现有的改革措施是不彻底的,并提出若不进行更广泛彻底的体制改革,企业组织自身是不可能取得转型的良好效果的。
  • 作者:

    刘德寰

  • 全文[ PDF 410.0 KB ] 1995.10(5)  共有 1623 人次浏览
  • 家族主义与现代台湾企业
  • [摘要]台湾的现代化主要发生于技术和正式制度层次,非正式规范层次虽有适应性的转变,但由于文化核心未变,传统在非正式规范层次的影响仍较大,家族和人情关系仍普遍受到重视。从此一“文化层次”理论模式出发,可以发现:现代台湾企业虽吸收了许多西方管理技术和正式制度,但在家族主义影响下,大型企业所有者透过专业经理人间接管理者极少;最现代的股票上市公司,股权虽已分散,但并未如西方国家出现专业经理人自决经营的局面,反而企业创始家族能继续掌握经营权,并传给下一代;台湾企业集团的内部整合亦有赖血亲和姻亲关系维系。此实因在现代的台湾社会,...
  • 作者:

    孙治本

  • 全文[ PDF 725.0 KB ] 1995.10(5)  共有 1646 人次浏览
  • 妇女研究的新进展
  • [摘要]们这里所说的“妇女研究”,严格说来包含着两个不同的研究角度,一是性别研究,一是妇女独特问题的研究。这是由于研究对象的性质所决定的:一类是我们研究的大多数问题,是男女两性共同面临的问题,如就业问题、环境问题、社会文化问题等,其中的“妇女问题”是比较男性而言,因而在研究妇女时必须连男性一起研究,这就构成事实上的性别研究;一类是妇女的独特问题,如与生育过程有关的一系列问题等。但是即便是性别研究,它的切入点仍是妇女问题,这两类问题共同的前提是迄今为止在两性关系中妇女相对不利的地位,以及社会为调整两性关系所做的努力,所...
  • 作者:

    谭深

  • 全文[ PDF 651.0 KB ] 1995.10(5)  共有 1616 人次浏览
  • 性别角色的盲区
  • [摘要]人们在考虑性别角色和性别分工时,往往把人的生理性别与文化性别混为一谈,以为人的文化性别现象是自然地附着在生理性别基础之上。其实,文化性别与生理性别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在性别歧视严重的时代,文化性别基本上是由文化教条——法律的和习俗的构成的(参阅拙著《女性主义文学》,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例如“三从四德”。 人的生理性别是基本恒定的,人类学家证实,人的遗传特征的明显改变;大约需要5万年的时间;而人的文化性别则依时代与民族的不同相距甚远。显而易见,今天的中国女性形象,与100年前相比,共同之处很少。变化的是女性的文...
  • 作者:

    孙绍先

  • 全文[ PDF 153.0 KB ] 1995.10(5)  共有 2002 人次浏览
  • 女性违法犯罪问题初探
  • [摘要]本文对中国女性违法犯罪问题的基本状况、犯罪类型和犯罪原因进行了总体描述和概括性分析。文章认为,我国的女性犯罪水平较低,但女性违法状况应引起重视。在女性犯罪中,卖淫、重婚、杀人、拐卖人口及各种经济犯罪是女性犯罪的主要类型。引起女性参与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社会原因,而非生物原因。女性社会参与的增加是女性犯罪现象产生和增加的重要原因,有必要从女性性别角色的变化方面来理解女性的违法犯罪。
  • 作者:

    佟新

  • 全文[ PDF 691.0 KB ] 1995.10(5)  共有 1853 人次浏览
  • 中国当代妇女教育状况浅析
  • [摘要]本文以社会统计学的方法对中国当代妇女教育现状进行了纵向、横向的比较分析,指出建国以来妇女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妇女的社会地位和作用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且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这不仅关系到妇女的自身解放,而且妨碍了国家重大决策的贯彻执行。本文强调,关心妇女教育,进一步提高妇女文化素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
  • 作者:

    宋瑞芝

  • 全文[ PDF 303.0 KB ] 1995.10(5)  共有 1609 人次浏览
  • 恩格斯对劳动社会学的奠基
  • [摘要]今年8月5日是恩格斯逝世100周年,又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以下简称《状况》),出版150周年。150年前,24岁的恩格斯借助调查、收集的资料,在这部著作中,系统地描述了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并得出了工人阶级只有通过社会革命才能掌握自身的命运及前途的结论。它是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劳动社会学的专著,并带有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社会冲突思想的鲜明特征。 首先,虽然恩格斯未将这部著作视为劳动社会学专著,但这部著作的研究对象及方法具有显著的社会学特征。恩格斯研究的是劳动现象与社会结构的关系。他考察的对象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化的大生产的劳动...
  • 作者:

    仓理新

  • 全文[ PDF 163.0 KB ] 1995.10(5)  共有 1965 人次浏览
  • 跨省区联姻扩大化成因与影响分析——江苏省淮阴市外进婚调查
  • [摘要]80年代后期,以妇女为主流的跨省区异地远距离婚姻流动日趋增多,持续不断的外流妇女婚姻大流动,自愿与非自愿异地联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区域人口性别比失调的矛盾,同时也引发出一系列社会问题。本文以江苏省淮阴市外进婚普查万人资料为基础,通过对跨省区异地远距离联姻扩大化成因的剖析,得出三个基本结论:一、当前在农村存在潜在的“新娘市场”是导致“以财谋婚”和“以婚谋财”出现的原因,经济因素对婚姻流向的干预特征显著。二、与婚姻大流动相伴随,违法婚姻较多,外进婚家庭婚姻质量不高。三、外进婚家庭职能的弱化与当代农民家庭社会变...
  • 作者:

    张和生

  • 全文[ PDF 381.0 KB ] 1995.10(5)  共有 1281 人次浏览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