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中国传统社会家庭的维系与离析
  • [摘要]本文认为,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家庭的“维系”是指各种社会力量设法维持联合家庭、直系家庭的存在;而“离析”则反其道而行之。“维系“与“离析”一直是传统社会作用于家庭形态的两种基本力量,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彼此的强弱程度互异。传统社会中的政府、宗族是维系大家庭的主要力量。他们通过保持家庭财产的完整、严肃家内管理秩序、伦理道德倡导、表彰典型大家庭等方式来达到这一自的。然而,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对大家庭的主要分化力量,同时,政府的苛政、伦理道德的约束力的减弱趋势以及各个家庭具体经济状况的变化也不断侵...
  • 作者:

    王跃生

  • 全文[ PDF 679.0 KB ] 1993.8(1)  共有 1600 人次浏览
  • 元代妇女再嫁问题初探
  • [摘要]本文通过对前代婚俗、贞节观念以及与元朝的经济、政治、文化诸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发展变化关系的考察,初步探讨了元代妇女再嫁的问题。文章认为程朱理学并未对宋代妇女的自由改嫁产生实际影响,而一直实行收继婚制的蒙古、色目婚俗则对贞节观念起到了一定的淡化作用;历经战争破坏的前期元朝,出于经济恢复的需要,大力鼓励人口的增殖,因而对妇女的再嫁采取宽松、自由的态度。元代后期随着经济的复苏、蒙古贵族汉化程度的加深和理学家在中央政权内影响的扩大,贞节观念得到官方的重视与强调,但终元之世,妇女自由改嫁的风气并未产生实质性的改变...
  • 作者:

    张靖龙

  • 全文[ PDF 798.0 KB ] 1993.8(1)  共有 1854 人次浏览
  • 发展:时代的中心——“改革开放与社会发展理论研讨会”纪要
  • [摘要]由山东大学、吉林大学现代哲测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烟台第二汽车运输公司等十家单位联合主办的“改革开放与社会发展理论研讨会”于1992年8月13日至17日在烟台市举行。来自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及其它学科的60余名学者参加了会议。代表们围绕着有关改革开放的许多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了交谈与讨论。
  • 作者:

    ?吴忠民

  • 全文[ PDF 283.0 KB ] 1993.8(1)  共有 1334 人次浏览
  • 社会文化史:一门新生学科——“社会文化史研讨会”纪要
  • [摘要]社会文化史是介于社会史和文化史之间正在破土的一门新学科,由于其贴近大众社会生活、文化心理及跨学科的优势,近年来日益受到学术界、文化界人士的注意。为了促使这门正在形成中的新学科尽快成熟,健康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社会学研究》编辑部和近代史所文化史研究室,于1992年10月30日在北京联合发起召开了“社会文化史学术研讨
  • 作者:

    李长莉

  • 全文[ PDF 391.0 KB ] 1993.8(1)  共有 1368 人次浏览
  • 社会结构变动对我国信息产业结构的影响
  • [摘要]信息产业的形成、发展与其他产业发展过程一样,无时不受到社会结构变动的影响。我国正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并逐渐发展到信息社会的边缘,传统的社会结构与现代社会结构的因素同时并存,相互交织。这种“二重社会结构”是影响中国现阶段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如果不注重社会结构的演变,特别是人的文化背景、人口结构和教育结构的变化,将大大影响作为新兴产业——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不能片面地把信息产业的发展仅仅看作是高投资、高效益的产业,而应看作是高智力的产业。
  • 作者:

    金建

  • 全文[ PDF 624.0 KB ] 1993.8(1)  共有 1550 人次浏览
  • 关于社会科学的经验基础的一个注释
  • [摘要]本文通过对自然科学的经验基础的考察和对社会知识来源的分析,指出作为社会科学的基础的经验是以下三种经验:社会研究者对社会现象的具有一致性的观察;具有一致性的被调查者的某些感知,被调查者愿意把这些感知结果真实地告知社会研究者;以及社会研究者对被研究的社会成员的某些表述的获取,这些表述是被研究的社会成员对于他所明确的自身心理活动结果的真实和正确的表述。
  • 作者:

    张小天

  • 全文[ PDF 368.0 KB ] 1993.8(1)  共有 1749 人次浏览
  • 水利移民的社会学分析
  • [摘要]水利移民是人类因水利活动而引起的一定规模的人口迁移,它是移民现象中的一种特殊类型。水利移民在现代水利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在初步分析了水利移民在社会学中的学科方位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分析了影响水利移民的诸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得出了关于水利移民的三个基本结论,以此为理论前提,又对水利移民中存在的移民返迁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水利移民问题的相应对策。
  • 作者:

    贾征,张乾元

  • 全文[ PDF 590.0 KB ] 1993.8(1)  共有 1828 人次浏览
  • 北京市社会保险制度改革调查与研究
  • [摘要]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北京市十年来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作了历史回顾和系统总结,并分析了目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主要问题。作者在文章中对深化北京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提出了设想和建议,近期改革建议主要有:定期召开北京市社会保险改革协调会议、进一步完善城镇地区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进一步改革完善待业保险制度。
  • 作者:

    李豫,张彦,齐恺

  • 全文[ PDF 698.0 KB ] 1993.8(1)  共有 1681 人次浏览
  • 大潮中的中国社会学:分化与深化
  • [摘要]市场经济的大潮,漫卷中华大地,如此汹涌,强劲有力。中国的改革和现代化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中国社会是真的要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根本变革了。中国大陆的社会学是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恢复的。它的脉搏是同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发展同步跳动的。经过14年的发展,今天在这亘古未有的商品经济的洪流的强烈冲击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 全文[ PDF 81.0 KB ] 1993.8(1)  共有 1694 人次浏览
  • 医学社会学习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分子健康状况的统计分析
  • [摘要]作者从医学社会学的角度,通过对中国社会科学院这一高级知识分子相对集中的群体所作的有关身体、工作和生活状况的调查,利用近年来全院职工的体检、门诊,以及部分死亡人员的统计资料,分析了造成知识分子某些常见病的因素,试图引起社会以及该群体自身的重视。同时,随着医学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务工作者就必须将单纯医疗的观点转向卫生保健方面,由面对有病个体扩大到面对健康的群体,而群众也要从依赖治疗型转向自我保健型的观念上来。 
  • 作者:

    丁燕娣

  • 全文[ PDF 814.0 KB ] 1993.8(1)  共有 1634 人次浏览
  • 当代中国制度化结构体系下的社会心理特征
  •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社会学的社会结构研究方法,探讨当代中国社会的制度化结构体系与基本社会心态和社会心理的关系,分析深层制度与深层价值、次级制度与社会心理特征的关系,从而从社会制度结构分析的角度,解释当今我国社会心理变化的特征及其对制度结构的影响。文章认为,社会深层制度与深层价值是导致目前我国社会心理复杂特征的深层原因;改革以来利益格局的变动带来了利益觉醒和社会活力,但原有次级制度规则与市场规则的冲突则导致了一系列的消极社会心理特征与社会不满。社会心理的合理分化与整合应是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中的应有之义。 ...
  • 作者:

    王奋宇,李路路

  • 全文[ PDF 876.0 KB ] 1993.8(1)  共有 1759 人次浏览
  • 艾滋病肆虐——是关注社会健康,还是只谈疾病医治
  • [摘要]艾滋病(AIDS)的肆虐,给整个地球村带来的深远影响,是过去的任何疾病都不及的。艾滋病和导致艾滋病的HIV病毒的流行,驱使我们参与到一场预防和治疗艾滋病的国际行动中来。在这场行动中,我们既要探讨人们私生活中最隐秘的方面,又要关注社会与经济现实中涉及公众生活的重大课题。尤其是那些已经被艾滋病夺去了亲友和同事的人们,更对我们 
  • 作者:

    ?白梅,陈一筠

  • 全文[ PDF 164.0 KB ] 1993.8(1)  共有 1914 人次浏览
  • 再论中国社会学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兼答韩明谟教授的有关批评和质疑
  • [摘要]本文认为,如把中国社会学史的研究纳入革命史化和政治化的框架里,就势必不能体现中国社会学的特质,反映中国社会学学科发展的特殊规律,因为近代意义上的中国社会学,不是中国社会史的直接的延续和发展,而是变外来(西方社会学)为内在(逐步形成中的中国社会学),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等社会学学说,则是共产主义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及指导革命实践的思想武器。与理论社会学相对而存在的应用社会学,是社会学的应用的升华,集中概括了社会学的应用性,它在本质上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的应用,但都是按照中国特点去把外来的思想文化加以中国化。无论马克思主义...
  • 作者:

    陈树德

  • 全文[ PDF 1004.0 KB ] 1993.8(1)  共有 2498 人次浏览
  • 老一辈社会学家视野中的中国农村工业
  • [摘要]早在三四十年代,张世文、费孝通、李景汉、张之毅等老一辈社会学家即对中国农村工业的状况都给予了关注。他们的研究成果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资料及经验。80年代费孝通对中国农村工业的研究,对改革开放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及深远的历史意义。总结与借鉴老一辈社会学家的理论及实践成果,对中国农村研究乃至社会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 作者:

    杨雅彬

  • 全文[ PDF 845.0 KB ] 1993.8(1)  共有 1203 人次浏览
  • 文化濡化及代沟
  • [摘要]文化濡化是人类个体适应其文化并学会完成适合其身份与角色的行为的过程,此概念关注的重心在文化、民族或社会的主体——人。本文认为,文化濡化是一个终身过程,人在母腹中已能感受到它的影响,当然,最重要的濡化还是在家庭、学校及社会中进行的。每一文化都以其独特的设计保证该文化成员濡化的完成,这些独特设计又导致民族性的差异。濡化是时间轴上的文化传递,若其失真,就会出现代沟。代沟的外在表现是几代人之间的隔阂与冲突,但其深层原因乃是文化的转型。认识到这一点,就能更好地理解代沟并自觉促成文化转型的顺利实现。
  • 作者:

    钟年

  • 全文[ PDF 519.0 KB ] 1993.8(1)  共有 2028 人次浏览
  • 论“年轻的正式人”——一个对当代青年的解释性设定
  • [摘要]国内外学者在研究青年和青年问题时通常以“边际人”作为本体规定。作者认为,这种“边际人”的设定是以成人社会的稳定性、成熟性为依据的。社会文化稳定、规范及规范体系的有效性、社会教化系统及体制的一致性等是确立“边际人”本体规定的先决条件。在现代社会中,尤其在社会变迁加剧的非常态社会中,支撑着“边际人”本体设定的依据与条件已经或正在解体。同时,变革的社会已经把青年人推向正式人的行列。因而主张以“年轻的正式人”取代“边际人”的本体规定。
  • 作者:

    谢维和

  • 全文[ PDF 795.0 KB ] 1993.8(1)  共有 1375 人次浏览
  • 偏见与现实: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 [摘要]本文以湖北省5个市镇1293名小学生家庭调查所得资料为依据,采取定量分析的方法,从四个大的方面运用19项具体的指标对独生子女家长与非独生子女家长溺爱孩子的行为表现进行了全面的测量、统计、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两部分家长在溺爱孩子的行为表现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一结果否定了独生子女家长比非独生子女家长更溺爱孩子的假设,也否定了近年来社会上所存在的那种认为独生子女都是“小皇帝”的偏见。
  • 作者:

    风笑天

  • 全文[ PDF 552.0 KB ] 1993.8(1)  共有 2455 人次浏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