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略论社会学的角色理论及其实践意义
- [摘要]角色理论,是社会学理论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社会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社会学的角色理论,同样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本文试就角色规范、角色冲突、角色分类、角色变化等几个方面,对角色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实践意义进行一些粗略的论述。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人的现代化。现代人本质上不可能是大自然的产儿,而是现代社会哺育的孩子,是社会现代化和现代社会对人的社会化的结果。
- 作者:
丁水木
- 全文[ PDF 327.0 KB ] 1987.2(6) 共有 2537 人次浏览
|
|
- 社会调查研究学科化雏议
- [摘要]在我国科学的百花园中,有一门迎着时代的召唤、社会的发展,应运而生的学科行将破土而出,它就是社会调研学,或简称之为调研学。它在社会学的母体中孕育成长,它的出生将为我国的方法科学的发展开拓一个崭新的领域。如果说社会学在我国恢复之初人们提出的是社会调查科学化,那么经过8年的社会调查实践和方法理论的探索,今天我们应提出社会调查研究学科化,建立社会调研学的任务,为这一学科的诞生鸣锣开道。本文将从社会调研学科化的客观需要、主观条件、发展前景和学科理论体系框架等方面加以探讨,以求指正。
- 作者:
于真
- 全文[ PDF 626.0 KB ] 1987.2(6) 共有 1635 人次浏览
|
|
-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学初探
- [摘要]目前,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学的学科建设,正处在创建时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迫切需要探索的许多重大的社会问题,并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学的重要性。本文试就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学谈点一己之见。
- 作者:
高平
- 全文[ PDF 408.0 KB ] 1987.2(6) 共有 1546 人次浏览
|
|
- 日本社会学界关于中国社会的研究
- [摘要]日本社会学关于中国社会的研究从日本社会学研究的黎明时期即已开始,其中如林惠海、牧野巽、清水盛光、福武直、大山彦一等人都是中国社会研究的先驱。但是,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中国和日本社会学界之间学术交流的中断,尤其由于不能在中国进行实地调查,日本社会学研究人员关于中国社会的研究停滞了将近30年。最近,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
- 作者:
中村则弘
- 全文[ PDF 441.0 KB ] 1987.2(6) 共有 1702 人次浏览
|
|
- 男女同步时代的理论探究——“妇女学学科建设座谈会”综述
- [摘要]作为有学术意义的妇女研究,在我国不过有两、三年的历史。改革中妇女问题的突出,及西方女权主义思潮的渗入,两者的交互作用,成为妇女学产生的直接推动力。目前我国的妇女研究,主要有两股力量:一是以妇联组织为基地的,主要从事与现实有关的妇女问题研究;一是学术界部分学者从本专业转向,自发地从事妇女的专题研究。
- 作者:
?陶铁柱,谭深
- 全文[ PDF 250.0 KB ] 1987.2(6) 共有 1597 人次浏览
|
|
- “重庆市第二次老人问题理论研讨会”纪要
- [摘要]“重庆市第二次老人问题理论研讨会”今年7月3日在重庆召开,历时两天半。这次会议由市老龄问题委员会、市社科联和重庆社科院联合召开。会议收到论文及调查报告共30余篇。与会者除作者外,还有重庆市大专院校、民政、劳动、工会、妇联、医疗卫生等部门研究老人问题的同志,各区、县负责老人管理工作的干部和各种退休协会的代表,共70余人。 会议对有关老人问题的理论与对策作了有关的研究和探讨。
- 作者:
愈萍
- 全文[ PDF 217.0 KB ] 1987.2(6) 共有 1196 人次浏览
|
|
|
|
- 群众对物价变动的社会心理反应——八城市居民调查
- [摘要]近年来,国家对原有的物价体制和物价体系做了初步改革,放开和调整了某些商品的价格,推动了生产结构、消费结构的合理化和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随着价格放开,社会上也出现了某些乱涨价和变相涨价的现象。物价问题牵涉千家万户,就广泛性与深刻性来说,它对群众心理的影响是其他方面的变动不可比拟的。物价问题又牵动每一个人的神经,引起人们对物价改革及至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裹贬,关系到改革的成败。
- 作者:
“物价心理反应”课题组
- 全文[ PDF 1121.0 KB ] 1987.2(6) 共有 1522 人次浏览
|
|
- 青年价值取向演变的意义
- [摘要]价值观是人们对各种人生目的、对实践活动中的各种事物与现象进行评价与决定取舍时的观点。研究青年的价值观是要了解青年在选择什么,追求什么。青年的一个本质特征是向未来开放,对青年价值观的研究,可以观察与了解整个青年在社会变革中的重要动向,甚至是发展的主要趋势;同时,由于青年是社会变革中最活跃的力量,他们的动向又不能不与经济、政治、文化的改革发生密切关系。正因为如此,这个课题在国际上也很受重视。
- 作者:
谢昌逵
- 全文[ PDF 713.0 KB ] 1987.2(6) 共有 1775 人次浏览
|
|
- 城市居民对物价改革态度的补充分析
- [摘要]1986年我参加了对北京、广州、武汉、成都、青岛、长春、西宁、芜湖八个城市的“物价心理反应”调查(详见上文),本文就调查中得知的城市居民对物价改革的态度再作一些补充分析。
- 作者:
陈媞
- 全文[ PDF 511.0 KB ] 1987.2(6) 共有 1518 人次浏览
|
|
- 对辽宁私人企业的调查与思考
- [摘要]我们于1987年3月份对辽宁省私人企业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调查中了解到的私人企业的情况及我们的一些看法陈述如下。
- 作者:
贾铤,王德宽,唐保玲
- 全文[ PDF 578.0 KB ] 1987.2(6) 共有 1620 人次浏览
|
|
- 家庭户规模
- [摘要]无
- 作者:
- 全文[ PDF 79.0 KB ] 1987.2(6) 共有 1478 人次浏览
|
|
- 两权分离的新模式——招标抵押承包——山西省雁北地区深化企业改革的调查
- [摘要]改革企业的经营机制,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深化企业改革的关键。研究和探索两权分离的具体模式和途径,无疑是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在深入基层调查时发现,雁北地区推行的招标抵押承包别具特色,是一种实现两权分离的新模式。
- 作者:
路燕林,薛海峰
- 全文[ PDF 415.0 KB ] 1987.2(6) 共有 1492 人次浏览
|
|
- 令人吃惊的高投资低效益——山西省雁北地区8个建设项目的调查
- [摘要]前不久,雁北建设银行对1985年竣工投产的8个基建、技术改造项目做了一次经济效益追踪调查,发现能够达到预期效益的项目连一个也没有,有的甚至根本不能发挥任何效益。这些项目一年来所实现的利税,仅为预期利税的34.5%。投资效益如此之低实在令人吃惊。效益不佳其实是多年来一直存在的老问题了。据统计,“六·五”期间,雁北全民所有制单位共新增固定资产7亿多元,年递增率36.6%,而同期产值、利税递增只有18.7%、14.3%。
- 作者:
王化文,张正奎,韩志国
- 全文[ PDF 399.0 KB ] 1987.2(6) 共有 1980 人次浏览
|
|
- 新形势下的农村社会保障问题
- [摘要]7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农村体制改革,带来了中国农业经济的超常增长,被西方经济学家誉为本世纪的“世界经济奇迹”。以农民家庭经营为基础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启动了中国农村生产力的历史性变革。
- 作者:
高振荣
- 全文[ PDF 626.0 KB ] 1987.2(6) 共有 1560 人次浏览
|
|
- 中国都市居民委员会的历史沿革及其特点——中国都市社会基层居民组织的结构与功能研究之一
- [摘要]在都市的基层社会生活中建立群众性的自治组织,这在世界各国并不少见。但是,建立结构完整、功能齐全,并介于基层政权组织与家庭组织之间的居民委员会则为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所特有。那么,这种组织是怎样建立和如何发展的呢?根据笔者于1986年9月至1987年3月对武汉、天津等中国都市的基层居民组织的考察,并参照有关的历史文献资料,笔者认为,中国都市的基层居民组织——居民委员会的建立和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阶段。
- 作者:
刘祖云
- 全文[ PDF 759.0 KB ] 1987.2(6) 共有 1584 人次浏览
|
|
- 生活质量的结构与指标——1985年天津千户户卷调查资料分析
- [摘要]生活质量的定义是“对于生活及其各个方面的评价和总结”。这一方面的研究已经为许多社会科学家所重视。生活质量不但能表达个人对生活总体的满意程度及对生活各个方面的感受,而且为研究个人生活各个方面(如:婚姻、家庭、工作等)的相对重要性提供了比较的基础和评价的依据。
- 作者:
林南,王玲,潘允康,袁国华
- 全文[ PDF 1170.0 KB ] 1987.2(6) 共有 1349 人次浏览
|
|
- 中国古代家庭规模到底有多大?
- [摘要]我看到不少国内外社会学家在论及中国古代家庭的规模时,总以为中国古代一般都是几世同堂、人口众多的大家庭。其实,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一种错觉。错觉的产生我想主要原因为三: 一、根据中国传统的家族制度的伦理观念推论,以为中国传统家庭定然是几世同堂、儿孙满堂的大家庭。这更多地是反映了一种传统的理想,并不是普遍的现实。
- 作者:
张琢
- 全文[ PDF 130.0 KB ] 1987.2(6) 共有 2166 人次浏览
|
|
|
|
- 关于社会问题的几点看法
- [摘要]社会问题历来是社会学家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试图着重研究社会问题一般,即试图从实际存在着的各种社会问题中揭示、抽象出共同本质和特征,而不着重于某一个或某几个具体社会问题的分析和探讨。
- 作者:
蔡菁
- 全文[ PDF 707.0 KB ] 1987.2(6) 共有 1408 人次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