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城市贫困家庭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支持网络———上海市个案研究
  • [摘要]在对当代中国的城市居民贫困问题的研究中,最重要又常常被有意无意地忽视掉的是收入极其有限的贫困家庭是怎样维持他们的生活的?本研究的理论假设是:根据中国的国情,除了正式的社会保障网络之外,非正式的社会支持或社会互助网络也是贫困家庭赖以生存的另一重要支柱。本研究专门就这个问题对上海市47户贫困家庭作了深入访谈,并且在个案记录的基础上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这个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讨论
  • 作者:

    唐钧,朱耀垠,任振兴

  • 全文[ PDF 500.0 KB ] 1999.14(5)  共有 2057 人次浏览
  • 亚洲金融风暴对社会保障政策的启示
  • [摘要]本文对所汇集的数据资料加以分析、综合,就亚洲金融风暴对社会保障政策的启示进行了探讨,提出用最低生活保障和职训津贴补助的办法,对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失业群体加以保护的建议
  • 作者:

    莫泰基

  • 全文[ PDF 201.0 KB ] 1999.14(5)  共有 1390 人次浏览
  • 开创一种抗争的次文体:工厂里一位女工的尖叫、梦魇和叛离
  • [摘要]本文试图创造一种抗争文体——一种期望打开个体抗争经验的崭新可能性的次文学。这种抗争文体浪迹于一个身体痛楚的地带:当前中国经济特区工厂生活中的尖叫和梦魇。我将追溯一个来自农村的“打工妹”,在中国结合到世界经济体系的情况下,如何被资本主义、现行体制以及当地男性文化的势力撕裂。我还将显示一个女性属民如何面对强大的社会,以及身体痛楚如何在工厂中产生。我认为,痛楚的身体并不是一个失败的身体,而是一个抗争的身体。而无论纪律监管的力量怎样厉害,那个女性身体也能透过工厂中的种种慢性痛楚来加以反抗。按照巴特勒的说...
  • 作者:

    潘毅

  • 全文[ PDF 391.0 KB ] 1999.14(5)  共有 3243 人次浏览
  • 一个基本的看法:妇女与农村工业化
  • [摘要]农村工业化涉及到一系列对妇女有重要影响的社会设置。第一个方面的设置是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分离。从世界的经验来看,19世纪的工业革命把生产功能从家庭中剥离出来,妇女的劳动从私人领域进入了公共领域。从此性别的不平等从隐性、个人性,走向了显性、社会性。第二个方面的设置来自中国的经验,即支撑工业积累模式和经济发展战略的一系列制度。从人民公社时期的“绝对剩余价值的扩张性积累”到改革开放后的“相对剩余价值的深入性积累”是一个历史性的转变。这种转变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乡镇企业的崛起。它使得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村妇女第...
  • 作者:

    笑冬

  • 全文[ PDF 373.0 KB ] 1999.14(5)  共有 1704 人次浏览
  • 性别与发展理论评述
  • [摘要]本文回顾了妇女与发展及性别与发展理论的形成过程,对不同时期关注妇女与发展问题的研究,特别是针对在性别与发展理论形成中产生重要贡献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与评述。本文认为现代性别与发展理论是对妇女与发展理论的发展与深化。虽然妇女与发展的理论主要来源于女权主义理论与现代化理论,然而,性别与发展的理论则开始质疑传统发展模式,从而成了和环境与发展、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相并列的当今世界的中心议题
  • 作者:

    李小云,林志斌

  • 全文[ PDF 282.0 KB ] 1999.14(5)  共有 2470 人次浏览
  • 制度范式与制度主义
  • [摘要]制度主义范式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和组织分析诸学科中的兴起,构成当代社会科学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趋势。国内社会科学界对此走势应给予充分关注。本文以考察经济学中新、老制度主义学说的兴衰演化为主要线索,兼及“立宪制度选择”、“历史制度分析”、“演化经济分析”诸学派,力求勾描出制度主义在经济学领域中实现某种综合的趋势,以及对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可能的影响。在本文最后,提出了制度主义实现综合的五个必要条件
  • 作者:

    秦海

  • 全文[ PDF 853.0 KB ] 1999.14(5)  共有 2876 人次浏览
  • 中国城镇居民贫富差距演变趋势
  • [摘要]本文主旨在于通过宏观的实证研究探讨中国城镇居民改革开放以来贫富差距的演变趋势,并尝试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的方法对影响城镇居民贫富差距变化的主要因素及其相对作用予以揭示,进而指出中国现行分配方式与分配原则的不协调。全文共分三个部分,首先是关于中国城镇居民贫富差距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然后是关于不同地区之间职工收入水平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最后通过对中国城镇居民低收入群体的构成与贫富差距发展趋势的揭示,提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 作者:

    许欣欣

  • 全文[ PDF 251.0 KB ] 1999.14(5)  共有 2295 人次浏览
  • 人的本性:生物学的启示
  • [摘要]自轴心时代以来人类在解答“人的本性,以及利他是如何产生的”这一问题上几乎没有新的进展,当代生物学的丰富思想资源使这一探索柳暗花明。他们在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基础上对“利他”提出了三种解释:亲缘选择,互惠行为,群体选择。亲缘利他是原初的利他形态,是稳定的进化策略。亲缘利他行为的效果诱发了非亲缘关系中的互惠行为。道德是以这两种利他形态为基础的,道德是亲缘利他中的同情心和互惠行为中的理性的扩展。道德的建立还依赖人类身体上的两大特征。其一是智力,它使人类有了认识自己长远利益的可能;其二是“幼体持续”,它为...
  • 作者:

    郑也夫

  • 全文[ PDF 301.0 KB ] 1999.14(5)  共有 2035 人次浏览
  • “相对失落”与“连锁效应”:关于当代温州地区出国移民潮的分析与思考
  • [摘要]本文以对身处欧洲的温州移民的经验研究为基础,提出对“跨国移民”的研究,不能基于单一理论进行阐述,除了考察他们迁移的经济动因外,还要考察“文化小传统”的影响;而在长期移民历史中形成的社会网络,则成为信息传递和移居治业的桥梁
  • 作者:

    李明欢

  • 全文[ PDF 313.0 KB ] 1999.14(5)  共有 2355 人次浏览
  • 从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看北京从妻居婚姻
  • [摘要]本文根据北京市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原始数据进行了以家庭户为单位和以婚姻为单位的现行从妻居方面的定量研究,提供了北京市从妻居家庭户占所有家庭户的大致比例,并以婚姻为分析单位计算了从妻居婚姻占所有婚姻的比例,分析了从妻居内部的不同类型及其分布情况,还探讨了有关方法问题。分析结合对从妻居家庭户的老年人、迁入人口和上代的婚姻状况方面的分析,总结了北京市现行从妻居的特点,并通过从妻居家庭户与领养子女之间的联系揭示了这种婚姻家庭形式背后的养老性质
  • 作者:

    郭志刚,陈功

  • 全文[ PDF 301.0 KB ] 1999.14(5)  共有 2154 人次浏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