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婚姻幸福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 [摘要]本研究依据中央电视台央视调查咨询中心于1995年5月份在全国进行的“中国妇女问题”调查数据,分析了我国城市夫妻及其相关因素。结果表明:1.我国城市夫妻婚姻幸福的基本状况属于中等及中等以上水平,感到婚姻不幸福的人占极少数。2.和婚姻满意度相关显著的社会人口因素是性别、家庭人均月收入,择偶标准是个人内在因素、个人自然因素、社会文化因素,观念类型为现代型。3.所有相关因素对角色平等性的预测力最高,其次是夫妻交流和婚姻满意度,其中对婚姻幸福影响最大的是观念类型和择偶标准。
- 作者:
张贵良,雷韬,梁海梅
- 全文[ PDF 660.0 KB ] 1996.11(4) 共有 2007 人次浏览
|
|
- 社会学应用于廉政建设的一项创举——评天津市“廉政建设社会评价系统”
- [摘要]运用社会指标体系指导推动廉政建设是社会学应用于廉政建设的一项创举。天津市有关部门推出的“廉政建设社会评价系统”,在廉政监督的主体与客体之间找到了联系二者的“中介”,为廉政监督提供了具体的工具和手段。该项研究开创性地将社会指标体系运用于政治问题研究,拓展了社会评估领域,将社会学与政治学结合起来,必将推动廉政建设的进一步科学化,同时也将推动政治社会学的进一步发展。
- 作者:
阎耀军
- 全文[ PDF 709.0 KB ] 1996.11(4) 共有 1698 人次浏览
|
|
- 性骚扰:城市外来女民工的双重身份与歧视
- [摘要]本文以性骚扰问题为视角,意在说明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阶级、阶层等等的妇女问题及其原因的多样性。文章通过城市中外来女民工的性骚扰问题,描述并分析了她们因性别身份和就业身份而受到的双重歧视,同时指出了妇女群体内部以地域和阶层为界的利益及地位的差异。与西方女权主义普遍将性骚扰归因于不平等的性别制度有所区别,文章认为,外来女民工性骚扰问题的更深刻的原因在于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制度缺失,以及因就业身份差别而产生的经济和社会关系的不平等。
- 作者:
唐灿
- 全文[ PDF 746.0 KB ] 1996.11(4) 共有 1741 人次浏览
|
|
- 女性就业现状与前景——调查、统计与分析
- [摘要]本文作者通过调查分析研究认为,尽管全球就业形势严峻,但是,目前世界就业状况的一个突出倾向却是在就业人员中,女性就业人数日益增长,就业率呈现上升趋势。作者从世界经济一体化,现代化的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等客观因素,及女性平等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独立意识增强等女性主观因素方面,分析了女性就业率上升的原因。作者从全球现代化进程和中国现代化进程出发,分析了中国转型期,特别是进入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产业结构阶段后,一方面给女性就业提供了新的机会,女性就业率从改革以来持续上升,特别是在工业化进程中,第二产业的女性就业人数居高不下...
- 作者:
张秋俭
- 全文[ PDF 64.0 KB ] 1996.11(4) 共有 2913 人次浏览
|
|
- 三峡工程库区百万移民的现状与未来
- [摘要] 继三峡工程坝区移民工作顺利完成之后,三峡工程库区百万移民工作已全面启动,这是一项宏大的社会发展工程。作者对坝区移民的成功动迁进行了翔买的分析考察,并对库区移民工作的未来趋势与发展作了有益探索。
- 作者:
马尚云
- 全文[ PDF 729.0 KB ] 1996.11(4) 共有 1853 人次浏览
|
|
- 政府与农民互动关系的分析——以三门峡水利移民为个案
- [摘要]作者以权威模式概念作为分析视角,通过对一个个案中政府与农民互动关系的分析,透视建国以来国家与社会间发展及未来趋向。作者认为,国家与民众的互动,是基于二者之间形成的权威模式基础上的互动。社会发展不同阶段上这种权威模式的变化都会影响二者的互动关系。改革前垄断型权威模式使二者的互动呈现出过度权威化与服从的特点,给双方都造成巨大损失。改革后过渡型权威模式背景下,农民在互动关系中地位上升,国家权威出现衰微,但这种衰微又给乡村社会的发展带来障碍性影响。二者之间应建立以协商型权威模式为基础的良性互动关系。
- 作者:
綦淑娟
- 全文[ PDF 527.0 KB ] 1996.11(4) 共有 1690 人次浏览
|
|
- 流动民工的社会网络和社会地位
- [摘要]流动民工研究已成为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社会学的参与推动了流动民工研究的地进一步深化。本文从流动民工的社会网络和交往方式、流动民工的生活状况、流动民工的社会分层和社会地位等方面入手,使读者在把握民工的一般“自然”状况的同时,也进一步了解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对于从事社会流动研究的同行来说本文亦不乏借鉴与启示之功用。
- 作者:
李培林
- 全文[ PDF 859.0 KB ] 1996.11(4) 共有 2488 人次浏览
|
|
- 关系资本和地位获得——以北京市建筑行业农民包工头的个案为例
- [摘要]本文以北京市建筑行业农民包工头的个案为例,探讨了关系资本对于农民的地位获得的作用。本文认为,从农民工到包工头、从较低级包工头到较高级包工头的过渡都是地位获得的过程。这种过渡是关系资本作用和关系资本再生产的结果。包工头通过占有关系资本获得了高于一般农民工的地位;为了维持既得地位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地位,包工头努力谋求关系资本的再生产。包工头通过礼物、红包、回扣和提成四种物质媒介,依靠利益和人情的联合运作,实现关系资本的增殖。而从根本上,关系资本的再生产是物质资本投资的结果。因而包工头的资本可分解为三部分:不...
- 作者:
?彭庆恩
- 全文[ PDF 826.0 KB ] 1996.11(4) 共有 2534 人次浏览
|
|
- 温州“第二次创业”考察
- [摘要]伴随着中国改革的历史步伐,温州在经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创业”的14年历程后,现在又提出了“第二次创业”的新任务。本文通过对温州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和正在进行的“第二次创业”实践的考察,探讨了具有温州特色的中国农村发展道路的形成和特点,以及地方政府在社会转型中的作用与地位。
- 作者:
张敏杰
- 全文[ PDF 920.0 KB ] 1996.11(4) 共有 1693 人次浏览
|
|
- 广东省万丰村的社会发展——中国乡村都市化的一个案例分析
- [摘要]本文通过对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万丰村工业化与都市化关系的考察,说明了乡村都市化是工业化的伴生现象。通过实证调查数据,描述分析了工业化和都市化后的乡村社会结构功能、社会职业变动及新生活方式的诸特征。
- 作者:
?郭正林,周大鸣,王金洪
- 全文[ PDF 472.0 KB ] 1996.11(4) 共有 1749 人次浏览
|
|
- 宋代社会发展的文化特征
- [摘要]本刊曾在1994年第6期上发表了葛金芳、顾蓉的《从原始工业化进程看宋代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该文着重从经济、科技发展的角度剖析宋代的社会演进过程;本期登载的《宋代社会发展的文化特征》则是从文化演进的视角剖析社会发展变迁的历史过程。如果将两篇文章对照起来阅读,几近可以窥视宋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脉络。
- 作者:
叶坦
- 全文[ PDF 867.0 KB ] 1996.11(4) 共有 2165 人次浏览
|
|
- 新加坡儒家文化三特征
- [摘要]在新加坡的现代化进程中,儒家文化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新加坡的儒家思想是由早期移民带入的,在其传播过程中不断随着新加坡的社会变迁而重塑自己,本文认为摆脱宗法势力,与科学管理模式相结合,以及得到政府的支持和推广是儒家在新加坡的三个基本特征,也是儒学之所以在新加坡取得成功的关键。
- 作者:
王文钦
- 全文[ PDF 387.0 KB ] 1996.11(4) 共有 1982 人次浏览
|
|
- 非农化与农民家庭观念的变迁——浙江省芝村乡调查
- [摘要]通过对非农化程度较高的浙江省芝村乡的调查,作者分析了农民的家庭观念中有关权力、消费、生育、交往和支持、隐私等观念在40余年间的变化,认为农民的家庭观念正受到非农化的影响而变化,特别是1985年后非农化长足发展,这种变化更为显著。但这种影响不是唯一的,比如由于农业以外组织的建立使“单位”观念进入农户等。
- 作者:
王金玲
- 全文[ PDF 478.0 KB ] 1996.11(4) 共有 1566 人次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