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被动性、抉择权和低满意度——妇女的性角色特征初探
- [摘要]男女的性角色受各自的生理机制的影响和传统规范的熏染而具有不同的特征。随着两性家庭角色地位的变迁以及性在婚姻中价值的提高,妇女的性角色也在衍变之中。我们在上海市城乡调查队的协助下,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区500对夫妇即1000名已婚男女进行了性关系的调查研究,期望通过上海这个社区窗口来审视两性的性角色差异,探讨调适夫妇性关系的新途径。
- 作者:
徐安琪
- 全文[ PDF 542.0 KB ] 1990.5(3) 共有 1996 人次浏览
|
|
- 美国的“反主流”文化与婚姻家庭发展趋势
- [摘要]在美国社会中,关于家庭解体的悲观论调和关于家庭复兴的乐观预言不绝于耳,两派相持不下,迄今仍然经纬分明。在美国人的行为实践中,两派均可为其论点找到依据。60年代后期,在一股“反主流”文化浪潮的影响下,悲观派的思想观点曾经占居优势,这又进一步助长了一部分青年人在婚姻家庭抉择上的“反叛”心理和行为。反映这类社会思潮和社会现象的著作在70年代和80年代初大量涌现,其中不乏耸人听闻之作。
- 作者:
陈一筠
- 全文[ PDF 932.0 KB ] 1990.5(3) 共有 1785 人次浏览
|
|
- 马克思、恩格斯与社会史研究
- [摘要]王先明在《光明日报》1990年2月21日撰文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很早就开始了“社会史”研究。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史学的理论贡献是不容低估的。 马克思最早提出并运用了“社会史”学术概念。早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就提出了“市民社会史”学术用语。
- 作者:
- 全文[ PDF 80.0 KB ] 1990.5(3) 共有 1380 人次浏览
|
|
- 军事社会学的研究领域
- [摘要]《社会学探索》1989年第4期所载吴晓晶、许祥文《军事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与现实课题》一文,论及军事社会学及其研究领域。作者指出,军事社会学是以广义的“军事”为研究对象的,包括战争、军队、军人,以及与军事有关的社会组织和社会群体,并把军事本身看作一种社会过程,运用社会学的基本观点加以分析,其主要领域是: (一)关于对战争的社会学分析。
- 作者:
- 全文[ PDF 88.0 KB ] 1990.5(3) 共有 1731 人次浏览
|
|
- 灾害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与方法
- [摘要]《社会科学》(甘肃省社会科学院主办)1989年第5期载刘助仁《研究灾害社会学》一文,其第三、四部分论及灾害社会学研究的领域及方法。
- 作者:
- 全文[ PDF 85.0 KB ] 1990.5(3) 共有 1550 人次浏览
|
|
- 社会发展观及其转变
- [摘要]贾俊平在《中国社会报》1990年2月2日撰文指出,社会发展是指社会这一系统的协调运行过程,是社会如何实现其目前或未来各种目标的进步过程。社会发展的目标是由一个目标系统构成,在这一目标系统中,核心目标就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为人是社会系统的核心,社会系统的存在也正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和利益,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各种条件。
- 作者:
- 全文[ PDF 155.0 KB ] 1990.5(3) 共有 1492 人次浏览
|
|
- 二十世纪中国家庭的变迁
- [摘要]张敏杰在《浙江学刊》1989年第6期撰文《二十世纪中国家庭的变迁》,指出二十世纪是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革的时代,延续了二千余年而未发生实质性变化的中国传统家庭也在二十世纪有了根本性的剧变。
- 作者:
- 全文[ PDF 155.0 KB ] 1990.5(3) 共有 1599 人次浏览
|
|
- 对一个城市社区的利益群体的剖析——兼论如何具体认识社会的利益关系与矛盾
- [摘要]笔者于1989年3—4月参加为期近40天某市市情调查,通过全面搜集建国以来历史与现实、静态与动态资料,并进行千人问卷调查、百人走访等方法,对该市各利益群体状况作了比较细致的调查,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初步理清了一个城市社区的各群体的复杂的利益关系,以相对独立的社会利益单元——利益群体作为考察对象和逻辑起点,具体地剖析它们的现实状况、利益关系和矛盾。
- 作者:
于真
- 全文[ PDF 926.0 KB ] 1990.5(3) 共有 1771 人次浏览
|
|
- 十年来我国各阶级、阶层结构演变的分析
-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多种经济成份和多种经营方式,改变了原有的所有制结构、阶级阶层结构,各阶级阶层的权力和利益分配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研究它们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对于保持社会的稳定发展,使改革顺利进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就所有制结构、阶级阶层结构、收入结构、文化结构及各阶级阶层内部结构变化作一些粗略分组和简要分析。
- 作者:
朱庆芳
- 全文[ PDF 594.0 KB ] 1990.5(3) 共有 1734 人次浏览
|
|
- 城乡协调发展与城镇体系的整体优化
- [摘要] 一、城乡关系的新格局 城乡关系从产业结构上说,指的是工农两大产业的关系以及城市工商业和乡村工商业的关系;从阶级结构上说,主要是指工农两大劳动阶级的关系。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工农联盟是城乡关系的主题,它表现在政治、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处于变动之
- 作者:
张雨林
- 全文[ PDF 724.0 KB ] 1990.5(3) 共有 1725 人次浏览
|
|
- 论山东的城镇化道路与农村发展
- [摘要]城市现代化其实质在于不断提高城市的总体质量,包括城市规划、城市各项设施建设和整个城市的管理水平。城市现代化的“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切不可认为工业现代化会“自然带来”城市的现代化。1983年以来,我省的城镇化水平提高得很快。其决定因素在于山东省的工农业生产及其他商品经济发展的高速度。
- 作者:
周正三
- 全文[ PDF 87.0 KB ] 1990.5(3) 共有 1692 人次浏览
|
|
- 论现代化诸因素之间的关系
- [摘要] 一、问题的提出 近几十年来,在来自不同学科的学者们的共同努力下,正在形成一种对现代化的整体性认识。即使是专注于研究某一个专门领域的现代化的学者,也不得不为其他领域的现代化研究付出很大的精力。因为如果不对现代化的总进程有必要的了解,要充分认识某一个方面的现代化是不可能的。
- 作者:
孙立平
- 全文[ PDF 1117.0 KB ] 1990.5(3) 共有 1984 人次浏览
|
|
- 启动我国都市人类学创建的契机——第一届都市人类学国际会议综述
- [摘要]1989年底至1990年元月2日,第一届都市人类学国际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是经过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际人类学及民族学联合会所属都市人类学委员会批准的国际会议,由中美两国学者共同发起,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承办。参加会议的40位学者中有25位是国内学者,15位国外学者分别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印度、荷兰、苏联和南斯拉夫。
- 作者:
?谭深
- 全文[ PDF 326.0 KB ] 1990.5(3) 共有 1764 人次浏览
|
|
- 社会学的重建、探索和突破
- [摘要]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韩明谟在《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第1期上撰文,概括回顾了我国社会学十年来恢复发展的简要过程和成果,论述了费孝通教授领导的“小城镇和城乡发展研究”课题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学学科建设作出的贡献。
- 作者:
- 全文[ PDF 83.0 KB ] 1990.5(3) 共有 1698 人次浏览
|
|
- 拉萨市区藏汉民族之间社会交往的条件
- [摘要]1988年夏,北京大学社会学研究所与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联合在西藏自治区开展了社会调查,一个重要的专题是研究拉萨市汉藏民族之间关系的现状和影响民族关系的因素,而社会交往条件是影响民族关系的重要方面。
- 作者:
马戎
- 全文[ PDF 686.0 KB ] 1990.5(3) 共有 1933 人次浏览
|
|
- 成都调查:农村家庭型式适应城市生活问题
- [摘要]成都调查 我用以讨论问题的数据,是通过1987年5月在四川成都两个主要城区对作为典型样本的586名年龄在20至70岁之间的已(曾)婚妇女进行调查取得的。成都的样本是对该市两个主要城区(占成都总人口260万的46%和城市人口的97%)的所有街道随机抽取40个街道,随后又对登记居住在那些街道的已婚妇女进行系统的随机抽样获得的。
- 作者:
马丁·K·怀特
- 全文[ PDF 676.0 KB ] 1990.5(3) 共有 1631 人次浏览
|
|
- 都市内部的移居以及潜在的族群聚居区
- [摘要]一般传统地说来,“族群散布”出现在较大规模的人口之中,但它也可能以另一模式出现,即从原先的族群区域迁移到新的、次要的族群区域。在社会学和人类学关于族群区域的研究时,基于许多原因,我们宁可把原先的族群区域作为研究对象,而把“表面较难以辨别的”次要族群区域看为在同化道路上的一个步骤,而忽略了对它的研究。
- 作者:
顾定国
- 全文[ PDF 413.0 KB ] 1990.5(3) 共有 1651 人次浏览
|
|
- 非洲城市化诸时代与格局
- [摘要]1987年非洲300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有人口48600万。这块大陆一般分为撒哈拉以南非洲或黑非洲和穆斯林北非。 从16世纪到19世纪,随着葡萄牙人的到来以及多数其他西欧国家特别是法国和英国的接踵而至,出现了一串新的非洲的城市网。最开始是海岸线外易于防守的岛屿上的贸易货栈,然后扩展成为城市,——如果海岛太小,则迁到附近沿海更为方便的地方。
- 作者:
艾丹·索撒尔
- 全文[ PDF 952.0 KB ] 1990.5(3) 共有 1552 人次浏览
|
|
- 社会利益群体理论和利益群体分析方法简论
- [摘要]社会利益群体理论的概念、范畴和基本原则 总结、抽象、概括新的社会实践中提出的新的概念和范畴,归纳、分析、综合反映不同社会利益群体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利益机制,完善、深化、细化原有关于社会结构的理论体系,精确、合理、科学反映现阶段社会结构的变化,使其具有崭新的现代形态,是社会利益群体理论面临的首要问题。
- 作者:
?顾杰善
- 全文[ PDF 646.0 KB ] 1990.5(3) 共有 2182 人次浏览
|
|
- 家庭还是社会的细胞吗?——试论家庭的社会地位变迁
- [摘要]一、导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现代社会的急剧变迁,家庭也发生了显著变迁。不仅家庭职能,而且家庭结构、家庭关系都发生了不易被人觉察而又不同于过去的变迁。近年来的婚姻、家庭研究已经比较详尽地描叙了这些变迁,推测了今后变迁的趋势。家庭再也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社会群体,而是一个不断变动的社会组织。这个观点已经被人们普遍地接受了。
- 作者:
李东山
- 全文[ PDF 635.0 KB ] 1990.5(3) 共有 2008 人次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