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刊词
- [摘要]中国,是一个具有七千多年文化、五十多个民族、十亿多人口、约一千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国家。 今天的中国正处在举世瞩目的社会变革之中。这场社会变革是一百多年来的中国社会大变革的继续,是继中国人民取得了人民民主革命胜利之后的第二次革命。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 全文[ PDF 56.0 KB ] 1986.1(1) 共有 5634 人次浏览
|
|
- 生活方式变迁初探
- [摘要]一、生活方式的基本特征 生活方式是一个内容丰富、层次复杂、形式多样、内在联系密切的科学研究领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范畴。对生活方式,经济学、哲学、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学、法学、伦理学、教育学、文学、宗教学……,都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加以研究。即使是同一学科,在不同的时期,强调的重点亦可不同。因此,对生活方式的定义至今众说纷纭。尽管如此,我们仍可以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找出其固定的含义和特征。
- 作者:
时运生
- 全文[ PDF 575.0 KB ] 1986.1(2) 共有 2517 人次浏览
|
|
- 论改革、现代化与社会观念的变革
- [摘要]社会观念的变革,既是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改革成功的前提条件。不破除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遗留下来的陈旧意识,不改变那些阻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前进的落后观念,改革难以成功,现代化建设的目标难以实现,中华民族也势难在未来的世纪里,为人类的进步做出无愧于她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的伟大贡献!
- 作者:
潘照东
- 全文[ PDF 386.0 KB ] 1986.1(1) 共有 3014 人次浏览
|
|
- 社会学常用调研模式探析
- [摘要]现在各行各业都在面对社会,进行各种各样的调查研究,人们所进行的各类调研活动,或多或少都得到了一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学术效益。因之从方法论的角度考察调研活动的具体过程,从实践出发对调研活动进行理论探索是很有必要的。 从社会生活本身出发调查研究社会现象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动态过程。它既是一个科学研究活动过程,也是一个管理活动过程。一般包括调查研究准备阶段、实施调查阶段、整理分析资料阶段、研究写作阶段。
- 作者:
许德琦
- 全文[ PDF 438.0 KB ] 1986.1(5) 共有 2544 人次浏览
|
|
- 妇女干部的心理对奕与社会调适——兼谈妇女干部队伍建设中的若干问题
- [摘要]解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妇女干部队伍已初见规模。在全国各个岗位上工作的女干部(包括一般干部),已由1951年的345,000人,增加到1983年的5,300,000人,但是比较其他领域中的职业妇女,妇女中的党政领导干部队伍却显得薄弱。从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数字看,妇女在业人数已达在业总人数的43.70%。
- 作者:
李小江,梁军
- 全文[ PDF 557.0 KB ] 1986.1(6) 共有 2248 人次浏览
|
|
- 对社会学的社会学探索
- [摘要]任何一门学科都是在人类社会中产生和发展的。任何一门学科都要与人类社会发生关系。以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尤其是如此。社会学既有一个与全社会发生双向关系的问题,还有一个社会学界内部的社会关系问题。
- 作者:
邓伟志
- 全文[ PDF 309.0 KB ] 1986.1(3) 共有 2471 人次浏览
|
|
-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辨析
- [摘要]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其作用已为现代一百多年的历史实践所证明;作为其科学体系的分支学科,诸如政治经济学、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也已为大部分国内外学者所公认。
- 作者:
张向东
- 全文[ PDF 559.0 KB ] 1986.1(4) 共有 2527 人次浏览
|
|
- 孔德社会结构理论批判
- [摘要]奥古斯特·孔德(Auguste Comte,1798——1857)是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开山学者。他在《实证哲学教程》一书中首次用了“社会学”一词,并在建立资产阶级社会学体系上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他将社会学分为社会动力学(或译“社会动学”)和社会静力学(或译“社会静学”)两部分。
- 作者:李明华,汪汉菊
- 全文[ PDF 708.0 KB ] 1986.1(5) 共有 3985 人次浏览
|
|
- 浅谈国外发展研究
- [摘要]大约在六十年代初期,“发展研究”作为一个跨学科的领域出现在美国和欧洲,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者去探讨那些与人类命运攸关的全球性与地区性的“发展”问题,去说明现代化进程的历史、现状和前景,去探索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道路。
- 作者:
陈一筠
- 全文[ PDF 780.0 KB ] 1986.1(1) 共有 2001 人次浏览
|
|
- 学习列宁的社会统计理论和方法
- [摘要]列宁在1917年写《统计学和社会学》一文,准备用普·皮留乔夫的笔名,印成公开发行的单行本,但是他只写好了一部分。它是一篇体现列宁应用统计研究民族国家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文章,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统计学的好教材。
- 作者:
李宇
- 全文[ PDF 245.0 KB ] 1986.1(3) 共有 2147 人次浏览
|
|
- 我国城市家庭结构类型变迁
- [摘要]所谓家庭结构类型,是指由姻缘关系和血缘关系确定的家庭的具体形态。它是家庭结构的整体模式。
- 作者:
马有才,沈崇麟
- 全文[ PDF 761.0 KB ] 1986.1(2) 共有 2550 人次浏览
|
|
- 二次战后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发展与我国社会心理学建设
- [摘要]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十分年轻的学科,从1908年算起,不过七十八个年头。至于我国社会心理学,三十年代曾有孙本文等学者的精心研究,可以说是中国社会心理学的黎明时期;解放以后,它一直没有被承认过。1982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中国社会心理学研究会大会,标志着中国社会心理学历史元年的开始。
- 作者:
沙莲香
- 全文[ PDF 734.0 KB ] 1986.1(6) 共有 1841 人次浏览
|
|
- 国外社会学者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
- [摘要]帕森斯在《现代社会体系》一书中对世界现代化三个阶段做了划分,据此,我们可以把西方社会变迁理论中的“现代化理论”也大致分为这么三个阶段。
- 作者:
严立贤
- 全文[ PDF 701.0 KB ] 1986.1(3) 共有 2230 人次浏览
|
|
- 陕西城镇个体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导向
- [摘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城镇个体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截至1985年年底,陕西省持证个体户达272,425户,405,937人;其中城镇个体户62,253户,88,234人。个体经营的规模、范围、形式以及从业人员结构等,都已远远超过社会主义改造末期和“文化大革命”前期的水平。他们在社会经济生活领域里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与此同时,个体户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有的日益突出,亟需总结、认识、协调和解决,以促进个体经营者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
- 作者:
李相启,岳仁华,朱学志
- 全文[ PDF 571.0 KB ] 1986.1(5) 共有 2334 人次浏览
|
|
- 军事社会学初探
- [摘要]目前,把军事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一个独立领域,条件日渐成熟。我国无产阶级军事的发展进程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我国军事集体和军人在这一发展进程中不断变化着的社会作用,以及这一发展进程本身带来的种种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从军事社会学的角度予以研究和阐释。
- 作者:
季世庆
- 全文[ PDF 411.0 KB ] 1986.1(4) 共有 2132 人次浏览
|
|
- 美国的科学社会学
- [摘要]一、科学社会学的定义 科学社会学与科学学的含义不尽相同;前者的英文名称是The Sociology of Scien-ce,而后者的英文名称是The Science ofScience,又译为“科学的科学”。
- 作者:
魏章玲
- 全文[ PDF 423.0 KB ] 1986.1(1) 共有 2957 人次浏览
|
|
- 浅谈普列汉诺夫的文艺社会学理论
- [摘要]普列汉诺夫既不是专门的社会学家,也不是专门的文艺学家,但在社会学和文艺学的交叉点上,他却堪称一位卓越的文艺社会学家。鲁迅先生在谈及普氏的贡献时曾说;“他的艺术论虽然还未能俨然成一个体系,但所遗留的含有方法和成果的著作,却不只作为后人研究的对象,也不愧称为建立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社会学底美学的古典底文献的了。”
- 作者:
赵宪章
- 全文[ PDF 411.0 KB ] 1986.1(2) 共有 2326 人次浏览
|
|
- “经济增长与公平分配”讨论会综述
- [摘要]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室和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等单位主办的“社会发展研讨会”于1986年5月27日召开了第二次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经济增长与公平分配。参加会议的有中共中央党校、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大学、全国妇联干校、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南开大学、北京市司法局、河北师大等单位的近三十位理论与实际工作者。会议由北京市社科院社会学室主任宋书伟同志主持。
- 作者:
李强
- 全文[ PDF 212.0 KB ] 1986.1(5) 共有 1757 人次浏览
|
|
- 战后南斯拉夫社会学发展概况
- [摘要]一般说,南斯拉夫社会学没有象西欧其他国家那样长的历史传统,通常认为南斯拉夫社会学兴起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不过,如果考其发端,也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
- 作者:
贾春增
- 全文[ PDF 323.0 KB ] 1986.1(4) 共有 2067 人次浏览
|
|
- 美国的社会异代流动
- [摘要]本文考察的重点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异代流动的状况、原因及其对美国社会生活的影响。
- 作者:
邓方
- 全文[ PDF 515.0 KB ] 1986.1(3) 共有 1835 人次浏览
|